且两人都身居高位。
反观孙策呢?
身无寸职,手无寸兵。
是孙家里面最弱势的一方,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孙家家主。
包括孙策渡江攻打刘繇时,吴景、孙贲才是主将,孙策只是打辅助而已。
但就是在攻打刘繇这一路上,孙策展现出了过人的武勇与军事指挥才能。
并且庐江舒县的周瑜也在这时候为孙策提供了鼎力支持,扩大了孙策的影响力。
孙策很快便成为了孙家毫无争议的新家主。
等于孙策原本从吴景、孙贲的下级,变为了上级。
这对吴景、孙贲的心态其实是有影响的。
可以参考曹操与张邈,也是下级变上级。
所以如何安置吴景、孙贲,对于此时年仅22岁的孙策,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这也是袁术与孙策之间的博弈。
孙策此前在袁术手下时,就曾干过暗地里接走家小这种事,而且干的非常熟练。
袁术不得不防一手。
他知道自己不好让孙策回来,但仍旧向他施压,要么你回来,要么你就送两个人质回来。
这两人人质地位肯定不能轻,不然袁术不买账。
所以孙策使出了这条阳谋,打算让舅父吴景、堂兄孙贲返回寿春。
为何是阳谋?
因为吴景、孙贲此时的官职其实是要比孙策高的。
在攻打刘繇时,这二人才是名义上的指挥官。
现在战役有了结果,自然应该让吴景、孙贲返回寿春汇报工作。
这是于公来讲。
于私来讲,这也是孙策在军中“去孙贲化”,“去吴景化”。
可以给他手下这支队伍,做思想统一。
这并不是什么刻薄寡恩,而是这个年代家族的必然选择。
包括孙策死后,孙权也做了大量的“去孙策化”,为得就是统一声音,方便组织。
吴景、孙贲皆明白孙策的用意。
孙策面上虽在与二人商议,实则却不容拒绝。
无奈之下,只得拱手道:
“遵命!”
二人没有再喊“伯符”,他们也知道孙策现在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晚辈了。
而是孙家的新任家主。
家主不能回寿春做人质,只能他们俩回去。
他们不能拒绝家主的命令,否则便是自绝于家族。
二人之后,孙策情绪十分稳定。
面上仍旧波澜不惊,只是淡淡吩咐身旁的周瑜道:
“公瑾,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