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的对孙策说道:
“伯符,这许贡在当地颇有名望,纵然要杀他,也该先奏朝廷,审明其罪。”
“擅自将之处死,未免太过鲁莽了些。”
孙策对此却不以为然,“杀便杀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顿,又道,“况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视我等为逆贼。”
“早晚要与之一战,不如现在就直接动手。”
与李翊帮助老刘,抚慰徐州各派不同。
孙策在江东处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那就是杀杀杀。
史书叫,“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史书上对孙策屠士族简单概括为了,是孙策想要立威。
但这只是浅层原因。
孙策不是傻子,他知道当地豪族意味着什么。
但他没办法像李翊那样,一一抚慰各派。
因为时间不等人,孙策起兵必须要快。
其次,江东大族极多,孙策很难一一抚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孙策不具备抚慰这些大族的条件,他只能选择乱杀这一条路。
孙策并不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他带着江淮的人,却跑到江东去称王称霸。
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是犯上作乱。
吴郡许贡、会稽王朗、扬州刺史刘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孙策,属于是为国讨贼。
当地的士族当然也拥护他们。
要说靠强硬手段压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没有先列。
比如刘焉入益州,杀本地豪强十五户。
刘表单骑入荆州,杀江南豪强五十五人。
两人都选择了同样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杀当地地头蛇来立威,不然镇不住。
但刘表与刘焉在立完威后,都选择了及时收手,开始抚慰本地豪强,恩威并施。
可孙策却没办法收手,他只有“威”,只能选择一直杀下去。
因为他与刘表、刘焉不同。
这二人是汉皇宗亲,自带汉室苗裔光环。
第二,刘表入荆州时他是荆州牧,刘焉入益州时他是益州牧。
可孙策只有一个袁术给的殄寇将军,有什么资格去占有江东领土?
所以孙策的军队素质非常高,凡大军过处,几乎与民秋毫无犯。
因为孙策知道,他已经选择得罪了士族,就绝对不能再得罪军民了。
孙策军队纪律在三国时代属于名列前茅的存在,所过之处,多有百姓夹道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