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附豪强,国家何以征兵?”
“今释荫户为编民,则岁增十万壮丁,此乃强兵之本也!”
“翊试问诸君,是欲保河北为长治之地,还是留作豪强砧上之肉?
众皆不再言,于是李翊命陈到将法令传至渤海全郡。
……务必要行此事。
甄尧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的饮酒,与妹妹甄宓言及此事。
“李丞相实行度田,欲夺士人资产以媚庶民。”
“……我中山甄氏积业颇丰,只恐也难免其祸。”
说到这儿,甄尧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若非李翊保全甄氏,他们家族确实难逃一劫。
可要他们甄家把那么多田产拱手相让,试问又有几个人舍得呢?
时甄宓方于镜前梳发,闻言停簪,察兄之意,徐问道:
“兄所谓‘积业’者,可是兼并之田、隐匿之户?”
甄尧脸色大变:
“小妹如何这般说话,汝岂非我甄家人乎?”
“试问地主豪强,谁家不兼并田产,隐匿户口。”
“千万家皆有,非独我甄家之有也。”
甄宓乃引兄至窗前,指窗外流民道:
“兄见饥民易子而食,可曾思此皆豪强兼并所致?”
“今翊公度田,非为私利,实救河北百万生灵。”
“逆天而行,甄氏必亡!”
甄尧骇然失色,“小妹慎言!”
甄宓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昔袁绍据河北时,我甄氏攀附权贵,终遭朝廷清算。”
“今若再抗齐王法令,恐族灭之祸不远矣。”
甄尧一怔,心中也明白了甄宓这话是什么意思。
倘若袁绍的政权稳固,吏治清平,又怎么会被曹刘给干趴下呢?
当时甄氏押错了宝,险些灭族。
如今又是一道新的选择题,摆在甄家面前。
是背叛自己的阶级,坚定不移的拥护李翊的法令。
还是继续与世家豪强们沆瀣一气,抗争到底?
甄宓见兄长沉思,乃在耳边低声说道:
“……丞相承诺,凡主动献田者,子弟可入州学,出仕为官。”
“甄氏让出些田地,换世代功名,岂非大善?”
李翊也并非一味下刀,也是有给甜枣的。
说难听点,
土地兼并自古皆有,你只能抑制不能消除。
你现在清算完土地,日后有功之臣以及他们的后人还是会继续兼并土地。
李翊现在无非就是逼着这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