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多说了两句:
“诸位都是我相府之中的心腹,今日既已和谈,且再教尔等一言两语。”
众人乃纷纷俯首,竖耳倾听。
李翊缓声开口:
“夫用兵之道,非尽歼为胜。”
“适可而止,方为明略。”
“今得河北之富,控淮水之利。”
“释战俘以显仁,而疲曹氏于西陲。”
“此一举数得,岂非善之善者乎?”
众人乃齐齐拱手:
“丞相高见,我等望尘莫及也。”
李翊乃坐上车,准备回渤海去。
关平侍奉在侧,拱手问道:
“……丞相,齐王为何如此急切催促和议?莫非另有要事?”
李翊微微一笑,捋须道:
“荆州恐有变故,齐王欲早定河北,以便南图。”
左右诸将闻言,皆露喜色,纷纷进言:
“若取荆州,丞相功高,必当总揽江南军政!”
李翊陡然变色,正色对众人说道:
“……诸君此言谬矣。”
“吾已得河北,岂敢再望江南乎?”
“贪多务得,古人之所戒也。”
“诸君亦当时时谨记。”
众人乃纷纷赔礼,表示丞相教训的是。
任谁都看得出来,丞相的功绩已经相当大了。
何况是李翊自己?
只要平定江南,天下基本是便定了三分之二了。
李翊抚定河北,已经功勋卓著,可以名垂青史了。
再让他去抚定江南,到时候功高震主。
莫说刘备不疑,只是他该如何去奖赏李翊?
又如何去安抚李翊手下那帮人?
还是那句话,别给领导出领导解决不了的难题。
“只是以丞相之经世才能,功勋卓著,齐王又岂会舍您而用他人?”
关平不解地发问道。
因为他知道,下江南一事,干系重大。
如果不派一个地位崇高的人去,是很有可能镇不住场子的。
李翊没有回答关平的问题。
只是目视着南方,不发一语。
……
一路无话,车驾回到渤海。
回到家时,天已讲晚,李翊踏着暮色归府。
甫一入中庭,便闻环佩叮咚。
但见袁莹身着杏红罗衫,斜倚回廊,手执团扇半遮娇颜,笑吟吟道:
“……丞相日理万机,竟还记得家门朝哪开么?”
李翊解下佩剑掷与侍从,佯怒道:
“好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