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水军,伺机而动。”
“齐必懈而不备,我可专意经营。”
“待时而动,进退在我。”
“他日若取庐江,当如探囊。”
“欲伐中原,亦可扬帆。”
“若此刻轻启战端,是弃万全之策,行冒险之举也!”
“臣非怯战,实为社稷计。”
“周瑜惶恐再拜。”
“伏惟君侯察之。”
“建安十二年春。”
孙权得其书,见周瑜无意收复庐江,心中大感不悦。
至少对孙权而言,庐江是比荆州更重要些的。
因为庐江,孙权可以直接控制。
而荆州作为飞地,孙权根本控制不了。
兼之吴军特殊的授兵制度,将领本身就有很大的权力。
如何理解孙吴的军队组成呢?
其实,可以理解为孙吴就是一个大军阀。
他手下的将领,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小军阀。
这些小军阀明面上得听孙权的,但自己却有独自的兵。
这些兵的装备、人员补充都是由他们自己负责。
再直观一点,可以理解为历史上曹魏和臧霸的关系。
由于曹操在徐州干的“好事”,徐州人不服曹操统治。
曹操只能将徐州托管给臧霸。
臧霸明面上是曹操的下属,但自己却是军政一把抓。
曹魏让出兵,他也是真出兵。
但曹魏能不能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两说了。
毕竟臧霸手里有兵,曹魏也得掂量掂量这样做会不会逼反臧霸。
如此一来,就好理解孙氏与吴军将领们之间的关系了。
也能够理解孙权,为什么这么不放心周瑜在荆州独自领兵了。
孙权对周瑜是以“兄礼事之”不假。
但还是那句话,当你身处高位的时候。
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有可能被手下人给裹挟。
周瑜手下的那帮将领,可全是拥有兵权的。
“周郎劝我,不取庐江。”
“不知公等以为如何?”
因为知道周瑜说的有道理,毕竟人家是真的从战略角度分析的。
但这不符合孙权个人的君主利益,他也不好明着发作。
只能将周瑜之书传示众人,试探群臣是什么心意了。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明便孙权是什么意思。
于是只得纷纷说道:
“我等皆以为周都督所言,甚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