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我有一个小世界 >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三生有幸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三生有幸(3 / 11)

应试教育的教育思维方式普遍缺乏理性,许多做法往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许多反对应试教育者称应试教育是在摧残青少年。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是流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提升。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往往会给青少年个性上和行为上的自由。家长们和教职人员也会显得理性的多。

目前,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迅猛,教育形式严峻,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老一套”教育模式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尽快实行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而,推动国家社会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1949年至1979年,为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阶段。第二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82年,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

第三阶段大致从1983年至1989年,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第四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一般来说。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的遗传因素或天赋;

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

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也是因此,现代社会里面。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未来的教育绝对是素质教育的时代!

教育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其社会职能是传递人类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推动社会前进。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