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武陵军在百姓心目中那就是正义之师,是完全可以代表汉人的一支强军。
在徐州没有什么战事,徐庶和文聘也没有闲下来,玄武军团除了日常训练外,管亥还带着斥候到处奔波,坐着与石中玉一样的工作。
徐庶知道光靠精锐军团难以威胁到鲁国大军,所以在徐州,徐庶战后征召募集了两万郡兵。
这些郡兵都是在文聘手下训练,除了武器装备略次外,精神面貌都很不错,之前在演习时,可以顶得住玄武军团将士的进攻。
为了让组成郡兵的这些新军先接触了解战场的残酷,徐州周边的一些山贼土匪,黄巾残余,徐庶都让他们去解决。
平时遭受山贼土匪的欺压,有报仇的机会,郡兵们当然热情。付出一些微小的代价,徐州郡兵将周围一些小势力尽数荡平。
不管是徐庶还是郭嘉,在这短时间,心中所想的都是如何对付曹操。
针对吴国所做的,已经够多,吴国的结局也可以预见。在这种时候,谋士们当然想快点一统天下!
诸葛亮在成都,统筹蜀国后方,武陵军两线作战,所耗费的烧粮已经不计其数,每天都有从益州各地运出去的粮草及其他补给。
成都的兵器坊更是日夜不停地赶工,前线几经大战,需要的军械补给是海量的。
武陵军攻城有和传统,先远程打击,再进行攻击!这种做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士卒的伤亡,可是也大大加巨了军械的耗费。
每次攻城,必然用到蒲元炮,而蒲元炮的炮弹每次都跟不要钱一样的倾泻。
好在益州经过多年积累,还能撑得住,而且吴顺亲自领兵出阵,诸葛亮只能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军需求。
吴顺是一个宁愿浪费炮弹也不愿意浪费士卒性命的诸侯王,因为这样,每次大战下来,武陵军都要耗费巨量的炮弹和箭矢,碰到坚城,火药也会被大量运用。
当初吴顺的规划已经完成了大半,在这种军心振奋,将领亢奋的时刻,诸葛亮不会拖后腿。
吴顺在前线,他不知道军粮吃紧,益州民众已经在自发捐粮……当然这些,诸葛亮也没能告知吴顺。
蜀国的粮仓当然有余粮,但是已经不多,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不准备动用这些粮食储备!
乱世,有粮就有实力!粮草是重中之重!
长江北岸,因为曹操的退兵,形成了新的紧张局面。
徐庶步步紧逼,玄武军团不断砸向青州方向,郭嘉也有南下的苗头,孟获的新军已经在暗自运动,当然,郭嘉要动鲁国的话,一般会运用骑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