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一家,对韩云之事都三缄其口,而且就算是泄露了,以韩云现在的能力,也根本不怕。
他现在,已经拥有了能对抗所有人的底气。
此时,只见扶风子负手而立,衣袂飘飘,望着云海翻腾,目光悠远。
“道友可知,为何楼观道历代祖师皆择草木之炁合炼己身?”扶风子忽然问道。
韩云回过神来,略一思索,答道:“可是因草木生生不息,合乎天道循环之理?”
扶风子颔首:“不错。金石虽坚,却失之灵动;水火虽变,却过于暴烈。唯草木之性,刚柔并济,枯荣有序,最合我道门宗旨。”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也便于我等了断!”
话音刚落,只见扶风子原本红润如玉的肌肤骤然浮现出青翠苍乌之色,竟如树皮般皲裂开来。他的须发渐渐转为碧绿,身形也开始变得透明,仿佛要融入这天地之间。
韩云心中一震,知道扶风子已开始散功归天。他连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道长………”
扶风子摆了摆手,笑道:“不必伤感。贫道活了二百余载,早已看淡生死。今日得遇道友,传承有望,已是莫大的缘分。”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空灵,身形愈发透明:“这楼观台乃祖师所留,道友应该也不会常驻此地,如何处置,便随道友心意吧!”
韩云凝视着扶风子逐渐消散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只见老道的身躯渐渐化作点点青翠光粒,如同春日山野间飘散的蒲公英,随风升腾,最终融入那无垠云海之中。
“道长走好。”
韩云深深一揖,久久未起。
待他直起身时,楼观台上已空无一人,唯有老子雕像依旧静默伫立,仿佛见证了这一切。韩云走到台边,俯瞰脚下翻涌的云海,忽觉天地之大,道途之远,更添几分明悟。
他取出玉箫,再次吹奏起来。这一次,箫声不再刻意引动百兽,而是随心而发,自然而然。曲调悠远绵长,似在送别,又似在感悟。
箫声渐歇,韩云收起玉箫,环顾这座隐世已久的楼观台。他走到老子雕像前,恭敬地上了三炷香,随后开始仔细研读扶风子留下的传承。
这些典籍以竹简、帛书为主,有些已经泛黄陈旧,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韩云发现,除了《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的核心传承外,还有许多历代楼观道祖师的修行心得和见闻录。
其中一卷竹简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这卷竹简以朱砂题写着“洞天纪要”三字,里面详细记载了楼观台这座小洞天的来历和操控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