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陈娇是自信满满,但有那么一半都是装的,陈娇不认为就这么赤裸裸的拍一部片子,自己的片子就能在西方一炮而红。
李小龙能够走红,前面也不知道用其他功夫片培养了多久的市场。
这个年代,就是好酒也怕巷子深。
所以在行动之前,陈娇要先釜底抽薪,在全球票房最大的几个国家,收购电影公司、院线、报纸媒体,最好是能收购电视台。
这招陈娇是和内地电影公司学的,内地电影公司在某一段时间,是接连推出烂片,害得国民只有烂片可以看,还说什么国民就爱看。
对此陈娇只想说一句:去tmd。
只要掌握了渠道,不怕亏损,那就任由陈娇为所欲为,就算再惨,也能吸引一些人。
从知道未来的上帝视角来看,在80年度末到00年度初的这二十年,华语电影在全世界斩获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奖项以及提名。但老实说,陈娇一直觉得能有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演员的演技的确很好,另外一方面也是原因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就好像功夫片那样。
但好奇过后,就是,就是没有然后了。
加上东南亚经济萧条,没有了其他地区的票房,香港娱乐圈一下子便一蹶不振。
而那个时候,正巧已经开始崛起的内地娱乐圈撞上了,撞上了西方人自以为已经看腻了看透了东方文化不在关注理睬的时候。
偏偏电影这个行业都是以票房和奖项说话。
在内地市场远没有西方发达,在西方所有的渠道都握在别人的手上,有长远见识的人不多,自然所有人都像西方看齐,追求什么特效。
不是说特效不好,陈娇也挺喜欢看特技电影的,而且有些电影用上特效的确能更上一层楼。还有像《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电影,没有电影特效根本就拍不出来。
但你追求特效,你也要好好学呀,学得一个四不像,另外在盲目的追求西方的过程中,反而把自己的特色给弄丢了。
所以当西方人学会了如何拍摄武打戏,在内地市场没有大爆,在好莱坞对香港内地没有紧迫需求之前,人家为什么要理你,凭什么要上映你的电影。
闭关锁国,是个贬义词,但会这样做的人可不只有清朝。
而到了后来,我们在西方最卖座最叫好的武打片,有一些连我们自己人看着都辣眼睛,你凭什么认为西方人会买账,你又不是别人的祖宗。
陈娇现在还没有行动,其实不是因为剧本问题,而是因为时机还没到。
她在等霓虹那边90年的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