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多的难以计数。我们这边本方也有了安排,每隔一段就有一名持枪的武警把守,严防对岸的难民过河。
这些武警的警惕‘性’很高,不过注意力都在对岸上,我们的汽车从旁开过,他们看见是中国牌照,就不再理会。
一路畅通无阻,大约半个小时后,前方河边出现了一株巨大的榕树,树冠遮天蔽日。大树下有个不大的边民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全都处在大树庇护之下,这里就是小板村。
树下有一栋木屋,对着马路开了个小‘门’面,‘门’头上用红漆写着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阿乌杂货。看见这招牌,郭子对我点头使了个眼‘色’,将汽车靠了过去。
这就是彭老者描述的那家杂货铺。
在彭老者的描述中,这村子是一座各民族杂居的小村庄,村里的居民表面都是农民,不过暗地里干的都是走‘私’勾当,主要业务就是对岸的红木和珠宝‘玉’石。而这间“阿乌”杂货铺,就是他们对外销售的‘门’脸。
我看了下位置,不由感叹,这村子太适合走‘私’了。
那棵巨大的榕树就生长在小河边,树冠这边笼盖了村庄,那边探过河,一直延伸到缅甸境内,想从那边倒腾点东西过来,都不需要蹚水,从树上就能爬过去……
汽车停在小店‘门’前,我向店里张望,昏暗的杂货铺内,柜台后面坐着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蓝‘色’开襟褂子,头上包着头巾,尖嘴猴腮,看打扮,是一个苗族汉子,正靠在椅子上打盹。一台锈迹斑斑的落地扇立在他对面,忽慢忽快转动,不时“叮当”作响。
郭子都在柜台前,弓起手指敲了敲,喊道:“喂,麻老四?”
那个苗家汉子其实只是在假寐,闻声看了郭子一眼,有气无力抬起一只手晃了晃,“要什么东西?自己看吧……”
麻老四“哼哼唧唧”说完,又闭上眼睛,一副不爱搭理的样子。
我走过来看了一眼,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他货架上零零落落摆着些烟酒杂货,全都发黄了,特别是那几包烟,都是空盒,这让人买什么?
郭子有些不耐烦了,又重重敲了两下,粗声粗气大吼:“我们不买这些,我们是来买石头的!”
麻老四闻言再次睁开眼,一脸不高兴呛了回去,“要石头?自己上山挖去,我这里没有!”
得,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嘛。
我眼看俩人好像要打起来,连忙上去打圆场,拦下郭子,和颜悦‘色’说:“是一位姓彭的老先生让我们来的,他说你这里有‘石头’卖,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