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十月创业板设立,放宽上市条件,可能是a股下跌的伏笔,我感觉“指数牛”就是有资金在死要面子。
[一点浩然气]:不是死要面子,而是必须要维护场子平稳运行,如果这时候暴跌的话,散户情绪一崩溃,好不容易拉到3000点的股市能直接下跌到2000点。
张扬看着评论区散户评论刷出,里面有他不赞同的观点,也有他赞同的观点。
不赞同的观点,准确说是只赞同一半的观点是,[一点浩然气]说的“必须维护场子平稳运行”,这其实并不是必须,而是阶段性需要。
涉及到ipo重启,以及创业板设立,国家资金确实会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甚至让场子燥热起来。
这就像是新店开业活动,当然是越热闹越好,因为越热闹,吸引来的潜在客户就越多。
假设说,六月就是国家资金进场造势,那么非常遗憾,a股场子并没有“热”起来。
因为6月1号上证指数的成交量是1560亿,而到了7月3号,上证指数的成交量只来到了1774亿,仅放量了200亿。
再看点位,6月1号是2668.4点开,截止到7月3号,上证指数收在了3088.37点,涨幅是419.97点。
暴涨419.97点,成交量才放大200亿,但凡炒过股的都知道,这非常不正常。
上证指数是从6000点下来的,上方挂着无数套牢盘,而且419.97点的爆拉,积攒的获利盘不可能说不进行套现。
在这种情况下没爆量,说明某部分活跃资金暂停了交易,亦或者说早就离场。
六月中旬,华夏基金的明星公募经理王亚伟就曾被传出,正在清仓式减持股票。
成交量为什么上不去?
少了哪部分活跃资金?
真相,往往就藏在细节里。
假设一切成立,那么就是国家资金拉白马权重股造势,机构资金却集体观望,只留下散户自娱自乐,幻想着牛市。
这种情况绝不可能持续太久,因为国家资金造势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启ipo和设立创业板,目前“桂林三金”已经打响了重启ipo的第一枪,创业板设立又在十月底,国家资金不可能拉指数拉到十月底。
说白了就是,“桂林三金”上市,且没有造成市场资金流动性危机那刻,国家资金的阶段性任务就已经完成。
既然阶段性任务完成,国家资金的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要从吸筹拉升指数,变成了出筹兑现。
也正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