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还在整理5月制造业pmi数据时,远在燕京金宝街的东堂子胡同四合院,鲍星纬正躺在正房里间的木制摇椅上,悠闲自得。
助理程宏发站在旁边,轻声说道:“鲍院查到了,原来张扬那小子不只是想着当散户,他还注册了家公司,叫什么财富研究信息公司,前不久才通过了资质审核。”
“财富研究?”鲍星纬喃喃自语,随后笑道:“我就知道他口中没句老实话。”
当初听见张扬拒绝他的保送,要跑去当散户,他就觉得不靠谱,准确来说,是他觉得张扬没和自己说实话。
现在一看,果然如此。
散户。
创业。
这如果都成功了的话,确实比进单位上班要强。
程宏发:“他确实喜欢只说一半,而且狂妄自大,居然拒绝跟您回燕京涨见识。”
“哎!”
鲍星纬摆了摆手,纠正道:“也不能这样说,人各有志,我给他的路或许是最轻松的,但不代表人家选的路就是错的。”
“是是是。”
程宏发连连点头。
在搞清楚张扬的未来发展路径后,鲍星纬又说道:“你继续关注张扬的动向,顺带给老王打个电话,让他多关照关照。”
“关照张扬?”
程宏发有些不太理解。
明明对方三番两次拒绝鲍星纬,现在还给他提供便利,这不就是白忙活吗?
“虽然那小子不跟我回燕京,但我这个人惜才,同时也想看看他可以干出一番什么大事业来。”鲍星纬言语毫不掩饰的欣赏,时至今日,张扬站到讲台,舌战群儒的场景还刻画在他的脑海。
能到鲍星纬这个高度的人,已经不需要向上社交,而是向下寻找有价值的潜力股。
不止是鲍星纬,央财的彭戈,北大的熊兴怀,华清的赵彦峰等金融领域泰斗,他们从沪都财经大学返回本校后,也时常提及张扬、何婧两人的名字。
就类似于“隔壁家的孩子”,时常拿来打压本校学生。
或许连张扬与何婧都不知道,他们还没到过清北,央财西财,但校园里都是他们的故事。
时至今日,张扬的论道贴,依旧高挂沪财校吧的置顶。
……
而在另一边。
万城华府。
这座小区建成于2004年,位于海淀巴沟路,西临昆玉河,东侧与万泉新新家园为邻,北邻万柳公园,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此时某栋居民楼内,许延安亲自倒酒,招呼道:“林主任您能来做客,实属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