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苗洛瑜、侯绯羽、焦凌烟、闵玉,礼部尚书顾知意等人,勾结明教贼子所为。”
“先于天寿山陵寝中,伙同宦官密谋刺驾,被锦衣卫与孝陵卫联手击破后,贼心不死,于陛下返京之时再度行刺杀之事!”
他猛地挥手。
“将贼子拿下!”
便再度有锦衣卫涌入人群之中,将数人拖出。
这次,有人开始骚动。
无他,若说之前两件事还算证据确凿、师出有名的话,这第三件事就完全是朱载在胡诌了。
皇陵之事的真相,目前只有有限的人知晓,朱载几乎是将锦衣卫、孝陵卫和禁军从头到尾清洗了一遍,才将事情彻底封锁了起来,但仍旧有只言片语传出。
官员们自然会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尝试着去猜测皇陵之事的真相,虽然因为线索太过残缺,至今也没有形成共识……但这事儿绝不可能是像朱载说的这样!
四位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宦官,明教!
这几个词怎么可能组合起来!
这些高官若要谋反,怎么可能去勾结宦官,与明教这种满脑子只想着造反的江湖搅屎棍更是不可能有交集。文官的权力不在于刀剑,而在于名声、笔墨,与这些货色搅和起来,就算造反成功也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但从另外一个方向想……这几个人,正是内阁首辅闫松的党羽!
人群的嘈杂声由低转高,被人数鼓动起来的勇气、和对自己性命的担忧,终于将这些衣冠禽兽们的唇舌摇动了起来。
“陛下!万万不可!”
“岂能听锦衣卫一家之言,事关重大,理当交由刑部、五军都护府、鸿胪寺、大理寺一同审查一番才是!”
“陛下!闵公绝不可能参与此事!臣愿用身家性命作保!”
身后人声鼎沸,闫松略略抬起了头,看向李淼。目光交错之间,两人无声对话。
“你们太急了。”
“呵,不急。”
闫松袍袖中的手略略伸展,仿佛将身后的人群举起、送到李淼面前。他嘴唇翕动,极其细微的声音如蚊呐一般。
“你们如何压得下人心?”
李淼眉毛一挑,嘴角勾起,同样也轻声回应道。
“这就压给你看。”
就在这时,皇帝的声音再度从龙椅之上传来。
“刺驾一案中,锦衣卫指挥同知李淼,护驾有功,覆灭明教有功,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使,赐蟒袍、绣春刀、蟠玉带!”
“此前所述一应案犯,罪大恶极……便由李爱卿行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