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是大厨,你说了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一盆菜也不值当的打电话把船老板给喊来,大伟只能认怂。
上了一条不错的鱼,原本以为算个好兆头,后面还能再来几条,可是一直到了临近中午,依然没有给口的动静,好似这条鱼就是为了给众人做水煮鱼特意自投罗网的一样。
听到做水煮鱼,崔浩扛着设备跟着李查回到了厨房,天气不好上鱼不行,至少可以拍点做鱼的素材,队长文东不是说了么,衣食住行,只要是游钓相关的素材,有代表性的尽量都要拍一下。
还有什么比在降温湿冷的天气吃一盆爽辣的水煮鱼更舒服的事情吗?
李查这个美食家不负众望,用相对简陋的厨具跟超市买来的配料,还真给大家捯饬出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地道水煮鱼来,能在这种近乎原始的环境吃上这么精致的菜,大家挺知足的,一人二两小酒倒上,五个人将这一大盆水煮鱼给消灭的干干净净。
吃过午饭天气依然没有转晴的吞噬意思,下午大家都回到房间补觉。
大伟按耐不住打电话问了下船老大,得到的答复是这种天气一般不会有好的钓获,但是如果下午天气放晴,晚上的深水区可能会迎来一波上鱼的高峰。
到了下午四点多,果然如船家猜测的一样,久违的太阳总算出来了,天气也算稍微打晴了一点。
鱼对温度的感知能力非常敏锐,很多时候差半度,都会有明显的开口区别。这太阳一出来,水面上的鱼明显活跃了许多,不时可以看到有鱼跳出水面。
五点多天色还没暗下来,大家就早早的吃了晚饭,裹上厚实的外套回到钓位上,静待晚上可能存在的上鱼高峰期。
晚上的鱼情,再次验证了船老大的猜测,七天多天刚黑透,开始陆续上鱼了!
猜测到深水区可能鱼口比较好,中午的时候文东他们就特意在深水区开辟了几个新的窝子,六米三的杆子,钓大概四米二三的深度。
深水区的鱼个头比昨天晚上又大了一个号,文东终于钓到了野生的公斤级罗非。
罗非可以长到很大,但是需要很多年,公斤级的罗非也就是最低两斤以上的个体,已经非常难得了。
通过晚上的夜钓,文东发现越是个头大的罗非,吃饵的谨慎程度越高,好多时候都是磨磨唧唧老大一会儿才会给一口,但是抬竿刺鱼,就发现鱼的力量超出想象的大,在四米多的深水区,大鱼挣扎的力量格外的明显。
到了晚上九点半,除了收杆开始发威之外,白天布置下的抛竿阵地,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