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需要亲自带队勘测,之后任总设计师,孰轻孰重倒是的分的清。
还有个好消息,詹天佑虽然没来,但在看了朱传文的信之后,对于这种商人想修建国人自己的铁路很是赞同,从自己的队伍中分出了自己两个学生,还有勘测的熟工,一行12人,在朱传文提供酬劳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朱传文勘测、做预算。甚至是决定建造时帮助建设,也算是为京张铁路的修建,打打基础,积累点经验。
这12人,已经由夏驰领队前往了小青山牧场。
“东家,你这小说写得真好!”谷庵升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朱传文的手稿。
“你觉得还行?”朱传文问道,小说质量是没问题,但时间把总有些不对,这两个月,朱传文陆陆续续写了20万字,拿给谷庵升想听听意见。
“东家,我就觉得这白话和文言确实各有优劣,在情节描述上更加扣人心弦。”老谷现在也算是白话写作的研究人员了,这也是深有体会。“您这本子不仅能发,我觉得咱还能指着这个抓钱呢?东家,咱是不是也成立个印刷部门?”谷庵升说道。
“印刷厂啊?”朱传文想着。
“对,咱现在的周刊还是手写,这往后的咱也印发成报纸那种格式,名字就不变了,往后每个公会一份,剩下的咱在家属区和各个公会售卖。”谷庵升明显已经是想好了的,清晰的说出自己的计划。
这周刊现在已经有了三个版块的内容,加上朱传文每周2万字的小说,能有个两张报纸大小,算是成了型。这销售的人群也是定位好了,还是工人群体。
这个群体可算是有着挺强的消费能力,单以汉耀面粉厂的家属区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建设,陆续建起了将近200多户的平房,那里也成了一个小型的商圈,已经有着不少小贩摆起了各种的摊子。
“行,这事儿你去办。”朱传文也是答应了下来。
主要半个印刷厂耗费不是很大,现在朱传文手里可是有着6万两的银子,面粉厂已经开始收益了,还完银行贷款之后,每月开始有着4800两的入账,每月分红,夏家的投资也算见到了回头钱。
……
“鲜儿!丈人来了!”朱传文朝着后院练武的谭鲜儿喊道。
这边安排完印刷厂的事儿,就看见自己派去朱家峪的俩人大包小包的进来了,身后跟着的是谭永庆四人,朱传文热情的带着他们就往瓷房子走去。
“爹!娘!大哥!嫂子!”鲜儿也是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看到思念的人儿,直接扑向了自己娘的怀里。
“传文,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