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对仁川船厂充满了信心,认为他能够建造更大的军舰,甚至建造主力战舰。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自行建造。事实上,作为公司派往中国的造船工程师,史司更渴望通过建造一型军舰,向公司展现自己的价值。
史司以及他的三十几名同事,并不是北洋公司聘请的,而是以技术交换的方式由德国公司派出,他们将协助北洋公司掌握造船、机械生产等各方面的技术,而德国公司获得的则是包括低合金钢以及渗碳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
不过德国人在技术人员派遣却留了一手,他们并没有派出最优秀的工程师,而选择了史司这位从鲁道夫?哈克便始终是“副总工程师”的船舶工程师。若是是换成普通的工程师,或许会将这五年时间简单的视线为“海外工作”。
但对于史司这位在过去的近十几年间,一直隐藏于“巨人阴影”下的船舶工程师来说,他却将这五年视若个的机遇,甚至他觉得这里或许是他实现人生梦想的最后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他才有可能挤身成为德国最优秀的船舶工程师,而不是隐于巨人的阴影之下。
“既然设备上、经验上,都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保守呢?”
瞧着桌面上的那艘6500吨装甲巡洋舰草图,史司反倒是觉得史腾阁实在是太过于保守,正如“平波级”巡洋舰是amiralcharner级装甲巡洋舰的缩小版,其设计的大型装甲巡洋舰不过只是amiralcharner级装甲巡洋舰的放大版。
完全没有任何新意的拷贝!
“不是保守,而是稳妥!”
迎着史司反问,史腾阁从桌上的烟盒中取出一根烟来,默默的点燃它,然后道出了他的顾虑。
“我也知道,现在船厂的设备、工人,甚至技术,都能够满足建造主力战舰的需要,但是……”
话声微微一顿,史腾阁深吸了一口烟。
“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按船厂的日裔工程师的介绍,他们在建造严岛号时,尽管有法国技师的指导,但依然碰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虽然没有完工,但是他们相信其质量远无法同法国人建造的松岛号相比,每一吨军舰都需要几百元,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去试验一下,总好过建两艘战列舰进行试验的好,这样慢慢的来,虽说慢了点,可风险也很小……”
史腾阁的想法非常简单,既然只是尝试,那就省点钱,而两艘巡洋舰不过才13000吨,省下来的钱足够建一艘主力舰了,等经验积累下来了,再上马战列舰也不迟,至少不会给府中造成太多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