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西南地区的影响力。
这种内部的僵局很快就引起了朝廷官员的关注。在朝廷官员们看来,朱瞻基与三位藩王之间的矛盾和争斗,俨然是一场新的太子之争。
朱瞻基作为朱棣钦定的太子,同时又是朱高炽的嫡长子,在传统士大夫的观念里,他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自然成为了那些传统士大夫下注的主要目标。
于是,众多朝廷官员纷纷请旨前往西南,表面上是要帮助太子治理西南,教导太子如何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务,实际上是为了支持朱瞻基,压制在他们看来有野心、企图挑战朱瞻基地位的三位藩王。
朱高炽对于这种情况也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让朱瞻基参与到这种斗争之中,也是锻炼他帝王手段的一个机会。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朱瞻基可以学会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运用权力,如何应对挑战。因此,朱高炽同意了这些官员前往西南的请求。
从表面上看,朱瞻基在西南地区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他积极拉拢当地的土司,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和权力,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在交趾地区,他奉行怀柔政策,拉拢当地的富户,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另外以他的军事能力,对付那些小型的军事叛乱自然不在话下,这些成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功劳。
在经济方面,朱瞻基利用俘虏和少民大力开采滇铜,将滇铜的产量大幅提高。同时,他还组织流民拓荒,兴建梯田。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
然而,这些表面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问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朱瞻基为了获取更多的劳动力开采滇铜,联合那些土司和富户,四处抓捕少民,许多少民被抓到矿坑里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百姓在矿坑中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生活困苦不堪。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和压迫这些少民,使得少民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那些前往西南的官员们,为了讨好朱瞻基,欺上瞒下。他们向朝廷汇报的都是西南地区一片繁荣的景象,隐瞒了实际存在的问题。
就连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情报机构,也被拉进了朱瞻基的利益集团,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导致朝廷对西南地区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此外,朱瞻基在西南地区的开垦土地行动毫无规划。虽然新开垦的土地数量不少,但是以西南地区的人口数量,根本无法耕种那么多的土地。
结果导致种新田荒旧田的情况出现,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使得西南地区的水土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