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有人提问,有人抢答,还有人当场记笔记记得飞快。
最逗的是老张,在课间休息时凑到刘好仃跟前小声问:“刘哥,照她这么说,我以后上班是不是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设备?”
“差不多吧。”刘好仃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要是真能把设备当孩子,那我就放心了。”
培训结束后,林老师还特地留下来说:“你们这个团队氛围不错,只要持续下去,环保意识肯定能慢慢扎根。”
刘好仃送她出门时笑着说:“那就拜托您常来指导了。”
培训热乎劲儿还没过,环保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在同步推进。刘好仃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一线员工开了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我觉得制度可以加点奖励措施。”一个年轻工人举手,“比如谁提的环保建议被采纳了,能不能发个小红包?”
“或者给优秀小组安排一次短途旅游?”另一个补充道。
“行啊。”刘好仃点点头,“这样大家更有积极性。”
经过几轮讨论和修改,制度终于出炉了。内容涵盖了日常操作规范、设备维护责任、违规处罚细则以及奖励机制。条款写得具体,执行性强,连张贴的位置都考虑到了。
“贴在食堂墙上怎么样?”小王提议,“吃饭的时候都能看到。”
“那最好再配上漫画图解。”刘好仃笑道,“让大家看得明白,记得牢。”
制度公布那天,厂区里挂起了几块崭新的宣传板,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有工人吃完饭蹲在旁边看,还边看边念叨:“哦,原来我昨天那个操作属于违规啊……”
“你才知道?”旁边的同事哈哈大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好仃发现,车间里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以前有人随手扔垃圾,现在会主动分类;以前有人觉得环保是别人的事,现在开始主动提建议;就连平时不太爱说话的老张,也开始督促新人注意操作细节。
“刘哥,你看这个。”小李递来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十几条建议,“都是员工写的,有些还挺有想法。”
刘好仃翻看着,越看越高兴:“回头咱们选几条可行的试试。”
“要不要先做个试点?”小李问。
“当然。”刘好仃点头,“环保这事,就得一步步来,不能急。”
傍晚下班前,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看着夕阳下的玻璃厂,厂房整齐,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
他知道,环保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