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猫,给村民们夸大了。
紧跟着,牛有铁就噼里啪啦地劈砍,弄了两根直筒,大约一米五左右,再用剩余的,砍成了一节一节,大约三十厘米长的横杆。
知道儿子要做梯子,老爷子没走,站一旁看了片刻,就挽起袖子主动帮着凿铆洞。
“达,间隔大约一尺就够了,不用太长。”牛有铁提醒。
“知道。”老爷子头也不抬。
叮叮咚咚,不一会功夫就在两根直筒上凿好了铆洞,牛有铁也麻利地砍好了横杆。
父子俩又配合一起安装,期间俩人都不吭一声不发一语,却配合的极有默契,几乎不到十分钟一根竹梯就拼装完毕。
牛有铁靠在墙上试了试,觉得还不错,又轻巧又方便携带,还很牢固。
“这还没好,会散架的。”
老爷子呢喃一声,就回窑去了,片刻后他拿来一根拴牛绳,一刀切断,分别将梯子上下两端各箍了一道,再举起,往地上撴了几下,梯子便稳固了。
牛有铁看到后满意,就不再说什么。
紧接着他又用余下的竹子,砍成大约一米长的竹片,交叉着,在大约三十厘米处,用铁丝固定住,便做成了一个简易夹子。
再在夹头上削下一排锯齿,就能直接将野鸡夹住,而不易被挣脱。
看着这逆子做的如此顺手且巧妙,老爷子都有些呆,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歪门手段。
在老爷子眼中,牛有铁是个笨小孩,他出生的晚了他三个哥十几岁,一岁多还不会抬头,两岁时还站不稳,三岁时都还不太会说话,总之每一样他都要晚正常小孩很多。
说他手笨,也不冤枉,七八岁的时候他都还不会穿衣服,时常把张三的扣子扣到李四上,鞋子也是正反不分。
“达,回窑吃饭了。”远远,赵菊兰又冲这父子俩喊了一道。
“来了来了。”牛有铁起身拍拍身上的土,不经意间,他发现土全扬到他父亲头上了,就赶紧往厨窑里跑。
在他身后,老爷子还在盯着那三把夹子出神,感觉还有待改进,可半天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但闻到鲜嫩的肉香味,就无心再顾,也跟着回窑去了。
赵菊兰炖了野鸡汤,另外把浸泡了两天的狐狸肉捞出来炒了,蒸的细面馒头,连着多日都是肉,瓦罐里的腌白菜都没再弄上桌。
要知道往日喝的都是清玉米粥,喝了就跟喝了一碗水一样,只会觉得胀。
吃的都是粗糙的高粱皮,因为发酵不起来,所以就只能拍成死面饼吃,大人吃了拉屎时总得好半天拉,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