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文豪1983 > 第342章 关系破裂和代课(改)

第342章 关系破裂和代课(改)(2 / 7)

多次被提名诺奖,被这样的人来夸赞,爽感直冲天灵盖。

舒尔茨有意卖弄:“《地铁》收藏版在美国受欢迎吗?”

“当然!”贝克尔不假思索。“两大超级大国,正为了中导条约唇枪舌战,全世界都在散布核大战的阴云。《地铁》创造的核废土世界,引来了很多模仿者,但都不如原版。我很想买一套。”

贝克尔难掩沮丧之心。

舒尔茨知道为什么,因为贝克尔很喜欢余切。他是余切的书迷之一。

贝克尔此人是个怪才。他喜欢从生活现象中研究经济学,而且他的学术著作也写的引人入胜,他喜欢把那些现象都抽象为直白的经济学问题:

比如,《犯罪经济学》——罪犯为何要屡屡犯罪?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因为他去偷、去骗、去抢比打工更有性价比?

《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为何有的人会离婚?是激情的缺失还是财产的再分配?

《家庭论》——如果把生孩子作为一种投资,那么生多少个是划算的?两个人靠生一大堆孩子并且拼命鸡娃,能不能到中晚年飞黄腾达呢?

贝克尔既然是这样的人,他就很难不喜欢余切。因为《地铁》描写的废土经济系统也很有意思,贝克尔想和余切交流。

舒尔茨故作不经意:“哦?余送我了一套《地铁》收藏版……”

贝克尔的声调明显提高了,带有那种实实在在的期盼:

“是那套刻有神秘符文,真皮精装,封面烫金压花,书口三面刷金,22k真金……的收藏版吗?”

舒尔茨似乎已经听到了贝克尔口水的声音。

“是的,余切亲自送来的。”

舒尔茨撒了个小谎,但这无关紧要。

这番话彻底赢得了贝克尔的青睐:“我真希望能来中国一趟,或者是余切再来一次芝加哥大学。上次人太多,我没说上几句话。”

“也许是因为你没获奖?”舒尔茨再次不经意的提醒“他们之间的微小差别”。

“你知道的,贝克尔。我们芝加哥的诺奖学者太多了,当时站不下那么多人。”

贝克尔听罢,幽幽地长叹一声,只恨自己不争气。

“也许当我获得诺奖,我就能和余切说上话了。”

于是,舒尔茨爽的无以复加。

甚至还想要再进一步,招揽余切来芝加哥大学。不料,这似乎却惹怒了余切。

——离开前,舒尔茨听说余切打算给自己的对象,找一个大学来上。

瞌睡来了就是枕头!

舒尔茨当即找来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