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之中,点点星光汇聚成繁荣大唐。
在黔无春的“狩猎”下,众多庞大的世家倒下,所流出的知识与物资极大地滋润了本就在蓬勃发展的初唐。
无数才能斐然之人如雨后春笋一般,从民间冒了出来。
为朝堂带来了新的血液,也为百姓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与新的希望。
在陈亦舟的影响、或者说在陈氏历代的“高压”下。
李渊十分看重黔首,竭力开拓布衣入朝之路,重用这些没有背景的布衣之臣。
这些人也很清楚,没有陈家,便没有他们的如今。
为了能够在开国勋贵和世家官员遍布的朝堂中站稳脚跟,他们默契地自称为陈家门徒,受陈家恩德,承陈家意志。
也学着如陈家一般,成为坚定的保皇党,走上一条正直却忐忑的纯臣之路。
一时间,平民出身的文人皆自称陈家门徒。
陈家虽没有多少子弟在朝为官,可在朝中的影响力却是空前无二。
好似再次恢复了当年大汉时期,陈氏门生故吏遍地的情况。
陈亦舟离世之前与李渊的试探,也让李渊有些心虚——但这么多年陈氏的“信誉”度早已经是达到了某种恐怖的地步。
李渊并未曾怀疑——或者说,他的怀疑并未曾表现出来过。
时光长河缓缓流动。
终于,凝滞在武德六年,九月。
“陛下,半月后于望淮崖秋祭,您可要亲自前去?”
朝廷之上,礼部尚书拱手道。
李渊耷拉着眼睑,摆了摆手。
“朕不去。”
秋祭不过是按制祭祀上天,感念上苍保佑国家一年风调雨顺的习俗罢了,最多再举行个秋猎。
刚上位时,他还有几分兴趣。
如今年纪愈长,便愈发不愿将心思和精力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与其乱哄哄闹一场,倒不如按照前两年的惯例,差使建成或者世民替他跑上一趟。
“就让……”
李渊的手在龙椅扶手上点了点,话到嘴边,又有些迟疑。
“皇上!”
李纲趁势拱手出列,开口道:
“秋祭乃是为百姓祈福的天下大事,仁王乃陛下长子,由他代陛下去秋祭,实为顺应天意之美事!”
李建成闻言,忍不住皱眉。
秋祭之事虽不是重大国事,但古往今来,能代替皇帝去的,无一不是被属意了储君之位的皇子或者干脆就是太子去。
李纲这提议,是准备把他架在火上烤。
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