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乍富,躺平国企 > 第181章 个亿

第181章 个亿(2 / 3)

都是不错的了。”

娄屹说的比马达说的要更加的让人有信心,尤其是在知道三镇商超和中千集团的数据之后,这对比不就出来了?

其实12家被省里看重的企业,大家有一个鄙视链,或者说是在私域这一块的底蕴上的一个对比链:

中千集团、三镇商超,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人家在整个省内有着庞大的实体店,做零售商超几十年了;

每年的销售额200亿左右,营收也在百亿,工作人员都是两三万的,你就说人家有没有这个底气?

第二梯队的就是三家体量比较小的零售商超连锁企业,三镇市一家、三镇市外的地级市两家;

这三家的体量比起前面两家,真的是很小,基本就是在几个城市有布局,销售额一年也就是不到五十亿,营收也就是二三十亿;

第三梯队的就是给零售商超进行供应链的企业,这些企业什么米面粮油,什么瓜果蔬菜,什么服装学习用品等等;

总共有5家,其中国企自然是有3家,体量很大,人家的优势很明显,那就是成本价!

5家本身就是做零售商超的,熟悉这个行业,有着线下实体布局;

5家凭借着供给,供应链体系完善,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而且有成本优势;

你看,这样一来,这10家是不是都是有着竞争的实力的?

你再回头一看,好家伙,还有两家企业也在12家的名单里面,一家是三镇人才发展集团做人力资源的;

还有一家,是金融起家的!

这妥妥的鄙视链里面,最后两家那就是垫底的!

这段时间娄屹和马达以及景文也交流过,按照景文的说法:

“12家企业,之所以第一年就直接淘汰4家出局,其实是有规划的:

三镇市内,我们和金融的那家,一家手里有庞大的人数数量,一家手里有钱,所以,大家都默认的是把我们两家淘汰出局;

然后剩余的4家分钱分人,继续进行;

三镇市外的要被淘汰的两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第二年开始,其实大家默认的就是留下的都是对零售商超这个行业熟悉的几家,而且后面的合并中,三镇市外的大家也默认必须是走不到最后的;

最后资源整合的,必须是三镇市的企业,必须是本身对这个行业熟悉的。

咱们虽然是拿到了名额,但是希望在别人眼中几乎就是0.

当然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肯定是会给我们的,但是我们能不能绝地反杀,能不能把别人给我们安排的角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