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外国先进技术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自身缺乏创造性,就像李天明说的那样,迟早要被卡脖子。
“你说的很对,施行开放政策之后,我们的很多同志对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太迷信了,总觉得什么都是西方的好,有了西方大老爷的技术,什么都能解决,干脆放弃了自主研发,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姜天成所担心的这些,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突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发达程度,让很多人一时间在思想上承受了极大的冲击。
对西方的向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同样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
到了90年代,更是兴起了出国热,甭管是哪个国家,只要能走出去就行。
“杜主任,姜组长,现阶段的发展,确实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来为我们提供助理,但是,迷信完全没有必要,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少个脑子,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未必做不到!”
“好!”
姜天成想听的就是这种能提气的话。
还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抓实干。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国家设立那么多奖项,用来鼓励科技创新,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要在技术上追赶西方,抹平差距,真正实现科技兴国。
要不然的话,未来的中国充其量就是个世界的代工厂,在世界工业结构中只能处在在低端。
“咱们中国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志气,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之前了解到的情况,让姜天成也有些灰心,今天在海尔电冰箱厂看到的这一切,相当于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
“说说看,接下来还准备怎么干?”
“先定型,接下来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投入资金研发,我们要做的不是次代产品,是真正的全球领先。”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姜天成肯定会当成说大话,放空炮。
但李天明所说的,全都是他亲眼看到的。
这样的企业,国家不支持,还去支持谁?
“有信心能做到?”
李天明笑道:“先定下一个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实现。”
听到这话,杜树平突然觉得很耳熟,当初王作先在厂里视察,李天明不就曾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那个时候的目标是实现技术全面国产化,当时,杜树平还觉得这个目标定的太高,实现起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