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炒肉去了。
老付车已经到了,李文华他们与三爷和过来的亲戚告别。
与村里相比,城里条件到底要好很多,看大街小巷玩闹的孩子便知道,村里能穿衣服出来玩的寥寥无几。
李文华一下车就发现院门口两边已经贴上春联,肯定是阎埠贵写的,但红纸嘛~大概率是院里各家轮流出。
给老付塞了两包中华表示感谢,一家人走进院,并没有感受到街道上过年的热闹氛围,原先的三位大爷被戳破,现在都各过各的,全院大会也已成了过去式。
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对联,别人家都贴上了,他们家还没写。
这事不用李文华动手,而且他的毛笔字也很一般。
老太太熬糊糊,周秀芬裁剪好红纸,拿上笔墨开始写。
这时候的春联很简单,什么听xxx话,跟gcd走,除了门口要贴,粮食柜之类的也要贴,如五谷丰登,福字等。
周秀芬负责写,李文华他们负责贴,小丫头负责看歪不歪,分工明确。
晚饭时分,李文华看聋老太杵着拐杖去了中院,精神头儿不太好,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聋老太到傻柱家吃年夜饭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但徐惠兰也进了傻柱家,就不得不令人惊讶了。
两家走到这地步虽然是易中海干的,但徐惠兰也是知情者,还能坐到一起吃年夜饭,真他娘的稀奇。
外人自然不知道,傻柱家屋里气氛其实并不好。
聋老太是看介绍对象暂时行不通,又打新主意,徐惠兰一个人过年肯定孤单,她趁机缓和两家的关系,希望这样能让徐惠兰觉得她还有用,平时照顾下她。
她负责说和,甚至想试着让三家合成一家,傻柱给他们养老。
经过一番推心置腹,傻柱勉强答应一起吃年夜饭,但中间还有个何雨水,没把她俩打出来就不错了,气氛能好到哪去。
对面贾家氛围也不咋样,看着桌上清汤寡水的饭菜,闻了一天别人家肉香的棒梗开始闹腾。
加上今年少了贾东旭,婆媳俩怎么都笑不出来。
一顿团圆饭吃的没滋没味,早早上炕,也不守岁了。
院里最开心的就属李家,吃饺子看谁能吃到硬币。
李文华最先吃到,把小丫头羡慕坏了,发誓一定要吃出个硬币来。
结果肚子吃的溜圆也没吃到,小脸鼓成肉包子,生气了。
老太太为了哄她,一个一个掰开饺子找,“丫头这里面有。”
小丫头无精打采的说:“奶奶我吃不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