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各项费用,总皆增加于盐价之上耳。夫商人亦非必尽出于至愚,其宁亏国课为身家子孙之累,而决不敢缺少额规者,因盐引之盐,原不敷用,亦各赖引外行盐,以济其引盐之不足。借端高抬盐价,以致闾阎并受其累。”
朱载坖很清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朝廷的盐政更加废弛,而现在的盐商内部也完成了分化,大盐商和中小盐商之间,境遇截然不同,吴守礼在供词中说道:“夫持本运盐,完课裕食者,肆商也。肆商毡笠布衣,持筹握算,子母赢余,其望已足。公商以上,身不行盐,食用豪侈,一衣一馔,数百十金,皆出入公门,攀援官吏,乘上下之间。托名垫发,影射虚吓,徒手攫取,转瞬起家,以次相承,吞索商本,致令贫商竭蹷。即际旺消,赶配苦少赀本,钱粮借贷滞留,掣期迟误,逐季坍卸,膏髓益枯,复借加价名色,媚商病民,以自渔利,饰词银贵钱贱,并与州县报司钱价不符,地棍因之觊觎规例。索诈不遂,讦讼朋兴,公费纷繁,归重称价,列肆贸易。短称搀灰,运引夹带,船尾船头夹舱铺放,混引不截,漏渡不掣,讹报沉舟,伪结买补。胥吏蹈瑕,格外需索,其赴所也。引有引费,程有程费,捆有捆费。”
现在两淮的大盐商们,根本不自己操持盐业,只要能够和官府打好关系,就能够在盐政上捞取极大的好处,对于这些大商人来说,他们喂饱了运司和巡盐衙门,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些盐政官员们的考成可都是捏在他们手中的,他们拿捏盐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盐课,朝廷厉行考成法,对于盐政官员来说,盐税在言官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是很重的,而这些大盐商们拿捏他们的办法也很简单。
按照吴守礼的供述,这些大盐商们抱成一团,对于这些言官们,“运司优之以礼,课交即八分以上,持之以正,课交即不及八分”,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愿意接受言官贿赂的官员,盐商们就将盐税缴纳到八成,保证他们不会受到吏部的处罚,而他们不接受他们的贿赂,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的官员,这些大盐商们通过欠缴盐税,使他们完不成考成,同时再贿赂科道已经吏部官员,将他们予以罢黜。
对于那些愿意和盐商们合作的官员,他们不仅帮助这些官员完成考成,甚至帮他们打通关节,好升迁到高位上去,这些官员们借盐商之力得以升迁,自然是要对他们投桃报李的。
除此之外盐商们还大力的资助书院,盐商们在两淮、两广等地资助了大量的书院,盐商管吃管住,每个星期打一次牙祭,可以吃到肉。淮扬等地的这些孩子们富人家就上官学,穷人家上义塾。这些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