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国亦并不在民,而其利归于商。然商擅其利,而官吏争制其短长,则其费必重。商用财以结官吏,而擅其独市之利。商贿吏而以卤耗为名,溢于额引者倍,其售也先私而后官,私无课而官有课也。虽然,商之贩私,非商之故,课重使之然也。课之重,非课之故,吏黩使之然也。”
对于朱翊釴的这个看法,朱载坖也是认同的,盐商、盐官已经结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朱载坖虽然是皇帝,但是要想去撼动这个利益共同体,一样不容易,这不是杀几个贪官污吏,或者说抄几家盐商就能够解决的,要是真的这么简单的话,以朱载坖现在对于朝廷的掌控能力,早就大肆的抄家抓人了,现在不是大明初年,朱载坖也不是太祖皇帝,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
朱载坖对朱翊釴说道:“而今产盐之地,自场吏以上。行盐之地,自卒役以上至于文武之大吏,莫不有赂。朝廷虽易严刑峻法制之,亦不能得,不讳言的说,凡商人之业皆官之业,凡为商之人皆官之人,各据盐埠,挪库作本,斥逐旧商。遍布亲戚内丁以罔市利,盐政乌得不大坏乎?”
朱载坖看的很清楚,这些盐商和盐官互相勾结,官商一体,官员们为商人利用权力谋取利益,而商人们则充当官员们的白手套的,这不是杀人抄家能够解决的,虽然朱载坖可以通过杀人、抄家暂时消灭这些大盐商,但是只要这个制度漏洞依然存在,这种事情就不可避免。
其实大明上下的官员们很清楚,私盐来历,皆由盐官、盐吏、盐商相狼狈。之前鄢懋卿巡盐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些弊端,鄢懋卿在给朱载坖的奏疏中曾经描述过:“盐商与盐官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的做法就是瞒上欺下,以分盐利。盐官凡遇奸商夹带,大枭私贩,公然受贿纵放。而穷民担负无几,辄行拘执,或乡民市买食盐一二十斤者,并以售私拏获。而影射私盐,动至千万斤,而运司、盐宪无动于衷,国课岂能不亏?”
所以对于盐政的弊病,朱载坖早就有所了解,只不过一直没有腾出手来罢了,因为盐政干系甚大,对于百姓来说,食盐是必不可少的物资,一旦食盐供应出现问题,极易引起民变,朱载坖是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直到现在,朝廷已经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对于地方的控制也加强了,而且各处道路和驿传系统的重建使得朝廷的运输能力得到了加强,朱载坖现在有资本收拾这帮盐商了,才将此事拿出来准备予以解决。
朱载坖当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盐政衙门中的陋规,不可能全部革除,朱载坖在翻阅祖宗宝训得时候,发现对于盐政系统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