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杨应龙没有选择以往所擅长的伏击作战,而是在大楼山的山前平原迎战官军,杨应龙认为,这样可以一举击败官军,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因为苗兵作战往往是一鼓作气,战败的一方就四散逃窜,而这次重庆来的官军中又有大量的土司兵,只要能够将这些土司兵击溃,官军即便是想要抵抗,也会被土司兵所冲垮,所以杨应龙才选择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山前坝子与官军大战。
马孔英立即传令马斗斛,命令他率领士卒土司兵坚守阵地,为官军争取时间,马孔英作为北方将领,尤其是马芳的亲兵出身,其实最擅长的就是骑兵作战,只不过由于西南地形的限制,使得骑兵很难再西南有用武之地,但是马孔英麾下一直有千余骑的骑兵的,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而杨应龙所选择的这个战场虽然比不上北方的平原,但是也可以使用骑兵了。
所以马孔英当即命令官军的骑兵准备,同时将官军的步卒也压了上去,防止石柱土司兵被杨应龙击溃。
马斗斛正在艰难指挥石柱土司兵兵对抗杨应龙的苗兵,石柱土司兵也是西南的强军了,朝廷之前多次征调石柱土司参战,他们善于使用长枪、弓矢等兵器,骁勇善战,但是面对杨应龙的这些精锐苗兵,还是感到有些吃力,杨应龙蓄谋已久,既然要造反作乱,肯定是有所准备的。
杨应龙麾下这五万苗兵,以精壮蛮人为主要兵源,部分士卒身披铁甲,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擅长使用弓弩和毒箭,精于守御和山地作战,更重要的是对杨应龙忠诚,也是悍勇无比,所以这些苗兵悍不畏死的冲击石柱土司兵,给士卒土司兵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马斗斛毕竟是个土司,死伤的可都是他的麾下,他已经有些动摇了,但是马孔英严令不得后退,同时官军步卒也压上来,说是增援石柱土司兵的,实则也更有逼迫石柱土司兵和杨应龙叛军死战的意图,毕竟身后的官军是不可能放石柱土司兵走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马斗斛也发了狠,干脆率领石柱土司兵向苗兵反冲击,在石柱土司兵的反冲击下,苗兵有些后退,杨应龙一见情况不对,立即亲自率兵压上去,重新扳回局面来,在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的情况下,石柱土司兵的情况越来越不妙,这样下去,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马孔英等的就是杨应龙率兵参战,在杨应龙率兵参战之后,马孔英确认了杨应龙没有预备队之后,率领骑兵,发动突击,在事后马孔英给朱载坖的奏疏中,马孔英称:“臣亲勒骑冲坚,分两翼夹击,破之,追奔至养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