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丹江郡。
这里是十八国联盟中转物资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当前楚国边防的粮仓所在地。
但现在,这里陷入了空前的慌乱。
城中谣言四起,说东平府已降秦,吴王震怒,已下令剿灭。
又有人说,是吴王无力征讨,任由其变节。
还有人说,秦国将在三日内进驻丹江南口,设立新制赈民站,接受边民归附。
这些话真假难辨,可就在当天夜里,有十多家望族悄悄收拾家当,乘船南下。
他们没有说投秦,但他们每一家的船队中,都有一个“商队护卫”,而这个护卫,全是秦国赈民司的人。
第二天早上,楚王震怒,下令封锁江口,搜捕逃户。
三日后,秦国边军在丹江南岸设立一个营地,挂上了“赈民司”旗帜。
他们没有越境,只是安营扎寨,开炉做饭,搭棚接水。
但那一夜,丹江城内有六百余人连夜出逃,全部投入秦国营地,被接纳安置。
其中包括一位楚国次品级世家家主,全族三百余人。
他的名册,第二天便被香妃送入秦王府。
秦浩在名册上划了一笔,说了两个字:
“升品!”
天下,已变。
但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南越,苍岭道。
山林深处,一条崎岖小道通往南越与秦国接壤的边关要道。
这段时间,来往的脚夫、商旅和逃难的百姓比往年多了十倍不止。
路边的树枝被压弯了,泥地上全是脚印和车辙,草都被碾秃了。
秦国在这片地带设了三道前哨,由东风军团亲自驻守,名义上是边防,实则已是赈民站的外围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