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退位让贤 > 第五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提议!一份协议!

第五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提议!一份协议!(2 / 5)

但这仅仅是最初的预估。

实际情况与大明使臣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在昆仑洲等相对落后的区域,当地的土著确实对大明宝钞不太感冒,认为那些不过是花花绿绿的好看的纸片。

其他蛮荒之地,亦是如此。

可欧罗巴却截然不同。

欧罗巴是文明之地,至少,他们自己是这般认为的。

尽管欧罗巴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大明,但相较于其他区域,他们确实在许多方面领先不少,更为繁荣昌盛。

有了深厚的文化为底蕴,他们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自然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那些在蛮荒土著眼中毫不起眼的“花花绿绿”大明宝钞,在欧罗巴贵族们的眼中,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工艺完美、技术精湛、制作堪称神乎其技的“神物”。

他们对大明宝钞的追捧,几乎达到了与追捧最顶级的画家画作同样狂热的程度。

郑和想必正是发现了这一点。

只是他当时并未携带大量宝钞出海,无法用宝钞与欧罗巴的贵族进行多少交易,于是便干脆将手中仅有的少量大明宝钞精心包装起来,将其作为珍贵的礼物,“慷慨”赠予欧罗巴各个城邦和国家的顶级贵族。

不得不说,郑和的这一手策略,堪称高明至极。

如此一来,大明宝钞在欧罗巴人的眼中,便更加成为了稀世珍宝的代名词。

只有最顶级的权贵,才有资格拥有它们。

郑和也巧妙地利用这极其有限的大明宝钞,有效巩固了与欧罗巴各贵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交流与贸易铺平了道路。

看着眼前这只箱子里陈列着的几张略带陈旧的宝钞,朱棣几乎都能猜到,就这点钱,可能还是郑和费尽心思从随船人员身上一点点筹措到的。

毕竟,当时随郑和一同出海的人,几乎没有人会特意携带大量大明宝钞。

在大明,人们普遍认为,这东西在海外的未知之地,不会有什么用。

好在郑和的船队人数众多,而一点点宝钞在当时也并不值钱,总会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带上了船。

随后,这些宝钞便被郑和悉数收集起来,经过一番精心“包装”,作为最珍贵的礼品,送给了这些对东方文明充满好奇与敬意的欧罗巴贵族们。

可朱棣此刻的处境与郑和不一样。

郑和出海时,并未特意做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没有携带什么大明宝钞,甚至直接将大明宝钞排除在外。

但朱棣却不同,他此行带来了几十箱宝钞。

这些宝钞可不是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