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明自产的东西,估价就很高了。
按大明文官制定的价格,外来进贡的胡椒三十多文一斤,但大明自产的麝香,估价高达一万八千多文一斤。
番人进贡的腰刀,一把仅值三十多文。
大明出产的铁锅,一口便高达一千八百多文。
一口大明出产的铁锅,其价格等于六十把番人腰刀!
番弓的价格,更是仅二十多文,要近八十张番弓,才能换一口大明铁锅。
诸如此类。
反正怎么估价,是由大明说了算。
文官们在这方面还是很精的,将对方的物品往死里压价,将自己的东西拼命向上抬。
先有这个价格体系,然后再表现一下大明的“慷慨”。
大明皇帝通常会按两倍的价值,赏赐番人。
比如说,按文官们定的价格,番人进贡了八百张番弓,大明应该用十口铁锅来换。
但大明是礼义之邦,“厚往薄来”,因此可以赏赐番人二十口铁锅。
如此这般,既体现皇帝陛下的慷慨,大明也不至于吃亏。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特意拿出朝贡价格表的原因。
哪怕自朱允熥登基之后,原来的朝贡体系早就已经改变。
米凯莱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听朱棣这么一说,他心中便开始琢磨起来。
一只五十斤重的象牙,在威尼斯,大约能卖出三百杜卡特左右,如今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由此来推算,大明一文钱,就相当于一杜卡特?
米凯莱觉得这个价格还是很合理的。
当然,还需要其他更多的物品做参考,比如说,铁器和粮食。
朱棣倒也没有隐瞒,拿出随手携带的铁制刀剑作为范例,说明同等品质的铁器在大明的价格。
当然,为了抬高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他有意将铁器在大明的价格,报得低了那么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