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心里无不感激大人。个个都夸大人把路修好。
哎,看着平平坦坦的路,不仅能走人,还能走马车,我心里可高兴了。这全是在大人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县才能有一条像样的官道。大人,下官替百姓多谢你。”
即使修路是知县乙的建议,主持,完全是知县乙的功劳。
但马屁拍的响,升官又发财。
下面做事,最终功劳还是顶头上司。
知县乙深深明白官场的行为准则,所以使劲地把功劳安在刘知府身上。
就算心里不愿意,也不得不这么做。
百姓看他这个父母官活得有滋有味,实在心中的苦楚谁懂啊?
知县乙决定等会散会,回自家辰州府的小院找老妻喝两杯。
这些苦闷只能跟老妻说,夫妻命运共同体。
刘知府也高兴路修好了,方便两地商贸来往。
满意地看了看知县乙,毫不吝啬地夸赞:“不错,不错,做得好。这路总算修好了,我的心也大定了。百姓方便来辰州府经商,做工,读书。好,非常好。”
知县乙听到刘知府的肯定,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这次评选,不拿优都对不起自己的辛辛苦苦。
接着知县丙说,一个知县接着一个知县说下去。
大家都尽量在“朴素”风中寻找政绩亮点,好让刘知府知道他们是在做事,没有白吃朝廷的饭。
之后到沈知县说年终报告了。
沈知县畏畏缩缩地站在前面,低声地说:“知府大人,麻阳县蛮夷最多,管理相当难。不过今年算不错,没有怎么打架斗殴闹事,不同蛮夷之间相处得还不错。”
麻阳县除了苗人,还有汉人,瑶民,土人等等。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矛盾,见刀见枪更是常见,一言不合就开打。
沈知县自认为倒霉至极才被安排到这么一个又穷又苦又多武陵蛮的地方当知县。
今年不知道为什么,粮食丰收就算了,连人也平和不少。
打架斗殴事件大大地减少。
莫非因为肚子吃饱了,心情好,所以连闹事都少了?
沈知县的治县下,交的粮税,商税最少,教化又倒数第一。
屋子,道路,更是没什么变化。
至于人口,或许增加了,但百姓能不登记人口就不登记。
想来个人口普查,往山里一躲,还普查个鬼。
沈知县郁闷啊,毫无闪光点,一点政绩也没有。
这次来辰州府开会,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