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零六章 美洲“白莲花”

第二百零六章 美洲“白莲花”(1 / 5)

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南非对于东非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在19世纪末的南非战争时期,东非确实也没有吞掉整个南非的条件。

其中,英国是主要因素,开普敦对于英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国皇家海军长期驻守此地,而19世纪,东非海军力量薄弱,没有可能绕过好望角进攻那里。

当时,东非海军虽然已经完成初步建设,但是仅活动于东部沿海和西印度洋区域,至于东非的西海岸,当时还没有吞并安哥拉全境,主要以条件恶劣的纳米比亚地区为主。

一直到20世纪后,东非的大西洋舰队才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且最终成长为东非的主要海上力量。

就算冒着风险进攻开普敦,对于当时东非也得不偿失,这有可能引发英国方面的强烈反应。

东非占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尚且在英国人的接受范围之内,毕竟这里原本就不被英国人重视,属于布尔人的土地。

可南非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在19世纪东非如果继续往南进攻,几乎和全面向英国宣战没有区别。

在19世纪,或者说一战之前,英国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英国抽调一部分力量集中对付东非,不是当时东非能够承受起的。

除了这个原因,东非当时不能吞并南非的理由就是当时南非主要人口已经以白人为主,白人可不是非洲的土著,对他们动手,会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谴责,甚至是封锁。

这一点从东非占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时期就可以看出来,即便是布尔人,东非也不能搞种族灭族,而是把他们驱赶到奥兰治河以南。

这倒不是白种人比非洲土著高贵,而是19世纪的主流国际社会完全被白种人操控,当时,日本都还不是列强,而彼时东非虽然自称“德意志国家”,却以混血为主,并不被欧洲社会认同。

一直到20世纪后,东非国力以惊人的速度积累,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欧洲才“勉为其难”的把东非认证为“德意志”,甚至是“白种人”国家。

他们愿意“接纳”东非,并非心甘情愿,而是东非太强了,如果不承认东非这个混血国度为“白种人”,那欧洲中心论和白人优越论岂不是出现了巨大破绽!

对于欧洲这种欺软怕硬的心态,俄罗斯人最有感触,当年拿破仑在欧洲耀武扬威的时候,他们把原本视作蛮夷,蒙古血统的俄国,吹捧成“欧洲救星”,“欧洲宪兵”,那时俄国人就是欧洲人。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人就又成了欧洲一同歧视的对象,是未开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