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屁股坐到设备面前,从头到尾,重新开始看图纸。
把那些加工工艺说明重新看了一遍,他启动设备,开始绕线。
绕了没多大一会儿,一阵脚步声从他身后传来。
回过头,却发现是总工古书川,他手里还拎着一份盒饭。
“古工,你带盒饭是要加班吗?”
古书川将盒饭推到小组长面前,手指了一下设备:“你呢?现在都下班了,中午我就没看你吃饭,下午你还不吃饭?”
“不想吃,脑子里有点想法,想试试!”小组长回过头,继续绕线。
相比于小付和小夏两个人,他控制设备绕线的动作更快,甚至,都不需要停机检查。
在这种速度加持下,不到50分钟,一个全新的光纤盘加工完成。
将光纤盘从设备里取下,他又马不停蹄地将光线盘放到检测设备里,将光纤焊接好,又立马开始测试。
10分钟,测试结束。
测试结果很完美!
拿着测试结果看了一会儿,小组长放下光纤盘,拎起冷掉的盒饭,三两口扒掉,又开始新的一轮绕线。
但这一次,他用的是研究所之前的方案。
调整设备,固定光纤盘。
绕线开始。
然而绕线的工作才开始几分钟,他就直接关掉设备,抱着双臂看着设备发呆。
这时候,古书川拿着一个光纤盘走了过来,伸手在小组长肩膀上拍了拍:
“小白呀,这一次的任务很重,但是我们心里不要有压力。”
“明白吗?”
“不是我有压力!”小组长摇头,指了一下停止的绕线设备,随后又接过古书川手中的光纤盘:
“我感觉有问题!”
“就是弄这个小米重工的零件时,我感觉很顺畅!”
“就是那种你肚子疼了半天,然后往厕所里一蹲,一泻千里的顺畅。”
“不管是调整设备,还是试运行生产,都很顺畅。”
“但是我用我们的方案,我就发现虽然也很顺畅,但达不到弄小米重工的设备的那种顺畅感。”
“就好像……就好像拉了一半,还有一半死不出来那种感觉。”
古书川用手按着头,满脸无语的回答道:
“你这个比喻,我是不知道该回答,还是不该回答!”
“其实不光是你,其他人也有这种感觉。”
“就是生产小米重工的零件,感觉就很顺畅,有一种大脑豁然开朗的感觉。”
“但一旦弄其他的东西,比如弄我们自己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