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尔朱兆也相信,他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荣耀。
只要击败李爽,夺回太原。
那么他们失去的,便可以找回来。
尔朱兆戴上了自己的面甲,一双瞳眸通过面甲的缝隙,看向了远方,那缓缓进入视野的敌军阵列,道:
“大野爽,当我不必分心于权术,只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士时,你将会为自己的轻视付出代价!”
……
战场之上,随着李爽大军的到来,再次变化。
关中府兵持盾而行,于阵前,列为前后左右中五部。
李爽自居中阵,自己则带着千余重甲骑兵和三千重步兵为核心,统帅着将近三万人马。
其余四阵,则分由羊侃、薛孤延、裴庆孙、韦孝宽指挥。
与声势浩大的尔朱世隆不同,李爽这边的战阵更显得紧密有序,各阵之中,步弓骑配合,并不像是尔朱世隆那边一般,步兵和骑兵泾渭分明。
李爽的布阵,让对面有些意外。
尔朱世隆本以为李爽会使用老套路,以步兵为盾,拉扯之后,再以骑兵为刀,绕后冲垮他们。
可此时的李爽,与以往的风格不同,不像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而是一个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统帅。
尔朱世隆不以为意,甚至在阵前说两句的心思也没有。
事实上,到了此刻,说再多的话都是白费了。
唯有一句,代表了尔朱世隆的心声。
受死吧,大野爽!
随着尔朱世隆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们这边,排在最前面的六个万人方阵,由尔朱度律为统帅,开始进攻了。
如此数量的军队,不只是对于尔朱世隆,便是整个尔朱氏的子弟来说,指挥起来都相当不顺手。
对于他们而言,有着如此数量的军队进行作战的经验还是当年与葛荣的对战。
不过,他们对于大规模军团作战,所积累的都是负面经验。
二十万大军,行动缓慢,调度困难,一旦被骑兵绕后,冲散了本阵,那其余的兵马非但不会成为助力,反而会成为崩塌的导火索。
可如今,尔朱氏的子弟则是站在了当初葛荣的位置。
他们并非是无脑之辈,起码,在军事上不是这样。
尔朱氏的子弟总结了葛荣的失败经验,进行了改进。
小规模突击也好,大规模会战也罢,有些道理是相同的。
那便是选锋用锐!
尔朱世隆一直待在洛阳,并没有主动进攻李爽,但并不代表他就是什么都不做,在等死。相反,尔朱世隆清楚,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