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 第1348章

第1348章(2 / 3)

绾组织府中侍卫维持秩序,又在井台旁搭起凉棚,用自家存粮熬粥赈灾。她发现这井水不仅解渴,还有治疗热病的奇效。许多因干旱染上暑热的病人,饮后症状大为缓解。

"此乃天赐圣水!"一位白发苍苍的汉人老儒跪在井边涕泪纵横,"《水经注》有云'地脉通灵则泉涌不息',这定是龙脉显圣啊!"契丹族萨满则声称看见井中有仙女身影,从此"古井仙子"的名号不胫而走。

绾绾并未居功,反而日夜守在井边。她观察到井水水位随月相变化,便指导乡民按朔望时辰取水;发现井水对皮肤病有疗效,就调配成膏药分发给患者。最令人称奇的是,凡经她手舀出的井水,似乎格外清甜。渐渐地,乡民们开始尊称她为"仙子姑娘"。

大旱过后,萧绾绾说服叔父以古井为中心扩建村落。她借鉴汉人的水车技术,开凿十二条水渠将井水分流到各处农田;又引入中原的稻种,教契丹人开垦水田。不出三年,古井乡成为辽国南疆最富庶的所在,各族百姓和睦共处。

统和二十一年春,萧绾绾远嫁上京。临行前夜,她独自在井边坐到天明。有侍女看见井中升起七彩光晕,似有仙乐缭绕。次日启程时,乡民们跪满官道,往她车驾上抛洒新采的野花。此后每逢干旱,井边总会出现神秘女子身影,有人说那是绾绾的魂魄归来庇佑乡里。

明昌年间,金国翰林修撰王寂巡经此地,在《辽东行部志》中记载:"古井乡有灵泉一眼,辽时萧氏女所掘,乡人祠之。"清代《盛京府志》更明确记载:"古井仙子庙,每岁三月十八,士女焚香不绝。

今日我们所见古井,井台石上仍清晰可见辽代雕刻的缠枝牡丹纹。

更神奇的是,即便在1982年东北特大干旱期间,古井水位仍保持稳定,继续滋养着古井乡的土地。

站在古井边,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井壁苔藓间,或许还藏着当年萧绾绾指尖的温度。

这位契丹贵族少女用智慧与慈悲,让一口普通水井升华为文化符号,她的传说如同井水般清澈透亮,流淌过辽金元明清,一直浸润到今天。

古井不枯,文脉不断。这口千年古井不仅见证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历程,更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智慧。”

赵雨晴说是她编的典故,然而整篇文章写的跟真事儿似的。

当然她也说了,民间收集,对于真实性不负责任。

陆明远看完,眉头却是越来越紧了。

赵雨晴道:“其实也不都是编的,有一部分是事实,比如古井开凿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也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