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比如最新筹拍的两部《长城内外》和《中国古建》,相信又会是两部轰动性的大片。
因为某人的关系,蜀大要和虞唐文保基金会要点资金,只要项目合理,基本上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今虞唐文保推动的项目,都比较大,如果仅是修复川师大的《四库全书》零本,有点……拿不上台面。
林校长都气笑了,这还有嫌咱们要钱要得少的单位?挣钱不大灵光,花钱我们还不会吗?那咱们就把这个项目搞大一点!
最后的结果就是川师大搬出了自己的《四库全书》、《古史》、《后汉书》、《唐书》、《江南通志》、《太和正音谱》、《通鉴纪事本末》等十九部珍本古籍,中医药大学搬出了自己的《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东垣十书》、《遵生八笺》等数部典籍。
蜀大将自己的存货搬了不少出来,此次修复成果包括宋刻元修本《晦庵先生文集》,康熙三十七年刻本《苏学士文集》,明刻安氏校正本《安阳集》,明嘉靖五年刻本《文潞公集》、宋代衢州本《六一居士集》和《居士集续》等诸多珍贵古籍,光绪年的《西泠词萃》,章太炎手稿《小学答问》,以及文征明、李攀龙、曾国藩、张之洞等名家墨迹,大大地秀了一把自己的实力。
再加上之前由袁冬珏修好明内府抄本《永乐大典》和由周至修好的《四川全图》,让这次展览的成色相当可观了。
这里边还有一个长长的展柜,特别展出了杨啸谷旧藏古纸。
藏纸里有两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一件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此次展出的是其第二十二卷《初分教诫授教品七之十二》。
写卷通长九米多,写于硬黄纸上,画有乌丝栏线,卷首有“报恩寺藏经印”,卷尾有“三界寺藏经”墨印。写卷提按明显,笔画粗细对比强烈,用笔略带稚拙,厚重质朴,呈现出典型的唐代写经体面貌,具有重要的文献和书法价值。
对于周至来说,唐代写经纸也是重点复制对象。
另外还有一件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同出于敦煌的文物,《吐蕃文经卷》,同出于唐代,不过是用麻黄纸书写的,字迹什么的需要旦增大师他们去研究,周至同样对纸品非常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三件清代的文物,分别是《芥子园画传》,《张之洞撰sc省城尊经书院记拓片》,章太炎手稿《小学答问》。
清代的东西能够堂而皇之地列入此次展览,自然有它们独特的原因。
《芥子园画传》是清初画家沈心友和王概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