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九百章 文化符号的演变

第两千九百章 文化符号的演变(2 / 3)

入,而十二宫中的摩羯宫的梵文makara与佛教摩羯的读音像类似,因此当时民众认为星宫摩羯与器物纹饰摩羯是一种神兽。

占星算命经过唐五代的酝酿,在宋代逐步完善发展为显学。宋代文人平日对自己星命很在意,或找术士推占探讨,或自己推算,有相当部份人熟悉自己星盘命局,时常推究揣摩,热衷于星命推占为一时风气。

在星象影响下,佛教出现了以黄道十二宫与七曜等配合阐释个人吉凶祸福的《灵台经》,道书《道门定制》也出现了“天蝎宫尊神”“人马宫尊神”等名号,道教内丹修炼重视选取十二宫方位时机来吸取光芒,社会对摩羯宫有了自觉认知。

占星术认为,出生时太阳所在位置为“命宫”,月亮所在位置为“身宫”,二宫其一居于摩羯则人事不达,宜退不宜进。

持有此论的始作俑者是韩愈,在他的时代,十二宫和二十八宿就已经被结合了起来,韩愈作《三星行》诗抱怨命途多舛:“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无善名已闻,无恶声已。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嗟汝牛与斗,汝独不能神。”

诗中“斗”“牛”,“箕”三星对应摩羯座。

苏轼觉得自己命格与韩愈类似,借此在《东坡志林》写下“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一段话,影响深远,广有文人引用。

以至于到了后来,南宋周必大,方大琮,牟巘,文天祥,高启等人,都认同了自己的“魔蝎命”。

这一说法给摩羯宫背上了负面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摩羯纹饰的使用与发展。

本来作为佛教主题,摩羯一度十分受欢迎,还逐渐“中国化”,鳄鱼在中国的名声很臭,所以中国人将它改成了龙头,又因为唐代是李家天下,李鲤同音,所以本来海鱼的身子也被改成了鲤鱼身子。

摩羯主题出现了负面意义,北宋繁荣的手工业却亟需更多的纹饰。新纹饰诞生往往需要两个条件相互配合:一是从传统或外来图样中选取继承已有形式,二是在纹饰改动过程中赋予新形象以当时民众乐于接受的意义。于是大家不再称摩羯为摩羯,而将之改称为“鱼化龙”或“鱼龙”。

鱼龙互化说来自先秦,具备广泛的民间心理基础。加上北宋初年《太平广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