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的年轻人立刻推了推镜框,神情专注地汇报:“我们正在分析国外的畅销品,想先从模仿入手,摸清门道后,再看看有没有可能进行超越,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李复兴赞许地点点头,兴致更浓了些:“那有什么发现了?”
另一个年轻人立刻兴奋地接话:“我们发现,西方人对薯条、汉堡这类快餐食品情有独钟。我们就在想,要是能发明一种机器,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做出这些食物,肯定能在国外大受欢迎。”
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李复兴的记忆闸门。
无数后世的产品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最终,一个清晰的形象定格下来——空气炸锅。
他心头一动,这东西不正是他们所描述的理想产品吗?
它不仅能完美地制作薯条,还能加热各种速食,完全契合了西方人的饮食习惯。
李复兴的思绪立刻沉浸了下去,开始在脑中解构空气炸锅的内在逻辑。
他清晰地记得,其核心是“高速空气循环技术”。
整个过程,是通过设备顶部的发热管产生高温热空气,再由风扇将这股热浪高速吹入锅内。
封闭空间里的热空气形成急速循环,巧妙地利用食物自身的油脂来完成“煎炸”,高温气流同时带走食材表面的水分,从而赋予食物金黄酥脆的口感,达到以假乱真的油炸效果。
说到底,它就是一个带有强力风扇的微型烤箱。
李复兴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那两个年轻人则很有眼色地保持着安静,一言不发地立在一旁,眼神里充满了期待,生怕打扰到他。
然而,这副恭敬等候的画面,在实验室的另一角却激起了波澜。
几名科研人员的窃窃私语,像细小的涟漪一样扩散开来。
“瞧瞧那两人的样子。”
一个戴黑框眼镜、身形清瘦的叫陈木华的研究员撇了撇嘴,语气里满是轻蔑,“一门心思就想着攀高枝,压根就没打算靠自己。”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格外安静的实验室里,却显得异常刺耳。
旁边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同事立刻随声附和:“可不是嘛,我们哪个不是凭真才实学进来的,他们倒好,专挑好走的路。”
这话仿佛点燃了导火索,其他人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看法,一时间,针对那两个年轻人的闲言碎语在空气中交织。
那些尖锐的议论一字不漏地飘进了两人的耳朵里,他们脸上发烫,心里憋着一股气,却又不知该如何辩解。
毕竟在这种地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