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室都在为送往商务部的样品机做着最后的冲刺。
李复兴带领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地守在实验室,对每一台样机都执行着最严苛的测试。
就在这时,一个潜在的隐患浮出水面:样机在长时间运转下,机身温度会异常升高,散热效能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烹饪效果。
他当机立断,将团队核心成员召集到一起,现场攻关。
负责电路部分的赵建国有些为难地抓了抓头发:“李股长,这散热确实是个麻烦。我们最初的设计是基于常规使用时长的,没想到长时间连续工作会带来这么大的散热压力。”
李复兴沉吟片刻,引导大家转换思路:“都别慌,我们重新评估一下散热的极限需求。看看能否在现有结构内挖掘潜力?比如,扩大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或是重新设计内部风道,强制热空气对流,加速排出?”
这一提议点燃了众人的灵感。
团队立刻分头行动,埋首于海量技术文献与图纸中,经过反复的模拟与实物测试,这个棘手的散热瓶颈终被攻克。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技术难题刚解决,外观设计的挑战又摆在了面前。
上级明确指示,产品需迎合海外市场的审美,而目前的设计稿显然未能达到这个高度。
负责外观的李宽眉心紧锁,带着几分求助的神色找到了李复兴:“李股长,您给掌掌眼?这外观方案我反复修改,总感觉抓不住精髓。”
李复兴接过图纸,目光扫过,心中已有了蓝图。他说:“小李啊,海外市场的主流审美正朝着简约主义和科技感演变。我们不妨大胆舍弃繁复的线条,转而追求圆润流畅的曲面过渡。色彩上也不必拘泥于黑、银两色,尝试一下浅蓝或薄荷绿,或许能让我们的产品在货架上一眼就被认出来。”
李复兴的一席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李宽茅塞顿开。他带着全新的灵感投入工作,几经雕琢,一款造型前卫、质感出众的全新样机设计稿终于诞生。
就这样,在攻克了性能与外观两大难关后,一批内外兼修、品质卓越的空气炸锅样品,终于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顺利问世。
林厂长闻讯后步履匆匆地赶来,当他第一眼看到静置在角落的那几台空气炸锅样品时,脚步立刻就停住了,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好东西!”他绕着样品走了两圈,果断地拍板,“我相信,这玩意儿绝对能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让那些外国人开开眼界。”
厂长的这番话像一剂强心针,让科研室众人紧绷的心弦顿时松弛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