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家产,城中的运行主要也是靠他们这些人,咱们总不能一来就把这些全部没收了,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等咱们站稳了脚跟再一步步来!”
“这样吗?”刘三郎听后低头若有所思。
“不错,一步步来,咱们刚到汝南水都没摸清楚,不比在泽县,这时候不宜大动干戈。
等你俩把军营里的人马都打探仔细了,有了威信,咱们再来换血也不迟,不能让老百姓觉得这收复回来以后,还没有之前鞑靼人治理的时候日子好过,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张平安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继续道。
汝南府有两万多人,这人口在乱世城池中就算不少了。
仗打了这么几年,北地人口锐减,剩下的这些人都宝贵的很。
所以张平安是准备先走仁政这条路的,让汝南府先繁华起来。
刘三郎和阮三听后自然无有不从,治理百姓方面他们都不太擅长。
“总之,这些杂事你们别想太多,当务之急是先在军营站稳脚跟”,聊到最后张平安嘱咐道。
“明白”,刘三郎和阮三郑重地点点头应道。
现在才只五月初,田里还有不少庄稼可以种。
张平安说做就做,立马安排了人手去翻地育苗,这时节种下去就算收成会差些,也比不种强。
加上还有不少牛羊牲畜,干起活来更加事半功倍。
那些俘虏和杂碎也都没让他们闲着,修官道、修城墙、翻地,都是累活儿。
鞑靼人和大夏人不一样,更野性难驯一些,稍不注意就想着逃跑,而且对自己孩子也没什么温情,就算把他们的孩子分开也没什么用。
张平安知道后直接给他们削减了三分之一的伙食量,更加清汤寡水了。
这样他们一天干下来累个半死,吃的又少,就没那么多精力去想东想西了。
没过多久,朝廷派过来的到汝南附近县城上任的官员便到了,比张平安晚了不少日子。
几人途经汝南时还上门拜访过,礼数周全。
想法估计和张平安当初差不多,都是想着打好交道有个面子情。
张平安也没为难别人,寒暄一番后客气地留人吃饭。
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
对方出身临安寒门,虽然官职不大,但对临安官场还算熟悉,对张平安的背景也很了解。
恭维道:“前些日子钱府给钱小少爷过生辰时,在下还看到贵府的小少爷了,长得白白胖胖又口齿伶俐的,一脸聪慧之相,想来以后也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啊,张大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