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杜宪在沙发这边坐下,见两人坐下后,这才呵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虽然他没有说什么,可韩松和李学武都理解了他呵笑声中的意味深长。
这种态度领导可以摆,但李学武不能应,更不能太“懂”,略懂就行了。
好在杜宪找他来谈话,也不是为了当着他这位下属的面专门呲哒李怀德的。
“把你放在辽东,李怀德走了一步险棋啊。”杜宪的时间宝贵,见秘书摆好了茶杯便开门见山地讲道:“我说他,他还不服气呢。”
这话李学武就更不好接了,无论怎么说都显得他太着急了,太着急为自己辩解。其实这个时候千言万语不如一言不发,听着对方说。
解释是没有用的,杜宪不会越级管理,李学武也没有必要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向他汇报。
这个时候杜宪要看的不是他说,而是他这个人,他的态度,是想自己说给李学武听。
所以杜宪开了口,李学武只做恭听状,甚至将早就准备好的笔记本担在了膝盖上,拧开钢笔做起了笔记和记录。这态度够认真了吧。
韩松是把李学武的反应看在眼里的,面上不显,但心里是点头赞许的。
当干部的笔和本千万不要离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摆在领导面前也好看。
就像现在,明明杜主任刚开始谈话时的语气是有些急的,这会儿见他做笔记,语速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语气也缓和了许多。
什么叫以柔克刚,这就是。
“李怀德在我这把你好一顿夸,讲了你这些年的工作成绩和贡献。”
杜宪许是说的累了,口干舌燥,端起茶杯看着李学武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说成绩归功于集体,贡献来自团结,这话是不是有点假了?”
李学武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是用一个问题回答了他的问题,杜宪也是不禁一笑。
他正喝着茶呢,听李学武这么说,好悬没把水鼓出来,目光飘向了坐在一旁的韩松。
韩松对于李学武的机智并不意外,微笑着听他的回答,好像很欣赏的样子。
李学武并没有笑,而是认真地讲道:“我说实话,如果没有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就是有三头六臂又能做多少工作。如果没有团结一心干工作的劲头,这贡献又从何说起呢。”
他很是坦然地看着杜主任讲道:“实事求是,我并不否认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但也不会忘记同志们的支持和团结。”
“嗯,这就是你的答案?”
杜宪的脸上看不出满意还是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