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论迹,不论心。”
“本王只要做了此等仁孝之事,且不管初心如何,也终究是好样的!”
“退一万步说,皇祖母泉下有知,也应当会护佑本王,好啊,好啊,二位当真是本王麾下的大才啊!”
李象顿时喜笑颜开。
毕竟才十七岁,心智还没有彻底成熟。
困扰在心头的愁云瞬间消散无形,李象也来了精神,一遍与二人继续交谈,一边则下令,让手下人赶紧准备,三日后启程返京。
……
数日后。
李承乾带着文武百官,离开泰山。
各国使臣也相应伴随,准备在返回长安之后,顺道向陛下恭贺新年。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返程。
在昌明元年,十二月初九时,回到了洛阳。
随后马不停蹄,继续赶路。
终于在二十日后,年前的最后一天,李承乾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忠诚的长安城!
此时。
距离他离开长安,前往洛阳,已经足足过去一年半了!
虽然之前返回过长安。
但那只是暂时停留,而他这次回来之后,短期之内,应当是不会再离开这座巍峨的帝都了。
下次离京。
不是打仗的话,就是去巡视四方。
“陛下,祁州文书。”
苏英光捧着一个匣子,来到李承乾面前。
他本是当年弘农折冲府的一个寻常旅帅,因为立下了功劳,所以迅速升迁。
时至今日。
已然成了千牛卫将军,护卫在天子身侧。
听见是祁州那边来的文书,李承乾喝了口茶汤暖了暖胃之后,便将匣子打开,取出了里边的文书。
一旁的内侍奉上小刀。
李承乾在检查火漆完好之后,就用小刀将火漆割开,随后取出信件,借着明亮的烛光阅读起来。
书信很长。
几乎是一字不落的记录了交谈的始末。
“呵呵……”
李承乾看完之后,就忍不住呵呵一笑。
“大郎看样子还行。”
话虽然这样。
可李承乾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警惕。
李象到底是个怎样的家伙,他得亲自试探之后,才能够下个结论。
“烧了吧。”
“是!”
袅袅青烟直上云间。
书信迅速被烛火所吞没,而木头匣子,也被苏英光捧着退出书房。
李承乾坐在宽大的椅子上。
背上靠着柔软的垫子,微微闭上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