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事已高的李靖就去了骊山行宫居住了。
两个人整天形影不离,讨论着兵法韬略,竟然开发出了不少新的战法,而且实验过后,都很有效果。
对于这一点,李承乾也没阻拦。
搞科研好啊!
唐军的战法只有不断的精进,才能够一直保持这么高的战斗力啊。
除此之外。
兵制也左右着军队战斗力的高低。
“兵制改革,是应该提上日程了,刚才那么暗示二郎,希望他能够明白我的言外之意吧……”
……
长安城,辽王府。
回到王府之后,李厥就直接把自己关进了书房里面。
整整两个时辰。
愣是连书房地大门都没出,书房内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就好像李厥已经睡着了似的。
王府长史梁广瀚闻讯而来。
不等他要敲门,书房中就传来了李厥的声音。
“是梁长史?”
“进来吧,本王刚好有些事情要与你商议一番。”
闻言。
梁广瀚推门进入书房。
随后,反手将房门闭上,躬身一礼,看着面无表情的李厥好奇问道:“敢问殿下,有何吩咐?”
“父皇刚才和本王说,让本王明天去讲武堂报道,在那里进修一段时间。”
“啊?!”
听见这话。
梁广瀚直接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这…这不对进吧!
“没什么可疑惑的,在父皇眼中,他要的从来都只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储君罢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本王和大兄都是不合格的。”
对于去讲武堂进修,李厥并没有什么异议。
讲武堂建立至今已经五年了,早就不是贞观十七年时的模样了。
最鲜明的变化。
就是讲武堂的学员从原本折冲府的旅帅,变成了最低级的府兵军官,乃至是普通的府兵将士。
而学院人数,也一路暴涨。
除了这些人。
讲武堂其实也已经成了一个大唐武将们的进修地。
无论是校尉也好,还是都尉也罢,甚至是中郎将一级别的人,都会来讲武堂内进修。
当然了。
针对不同等级的学员,自然是有不同的教导策略的。
比如都尉一级别的,就会教导关于折冲府的日常训练,乃至于战阵在进军之时的种种变化等等。
而对于普通将士。
所教导的就是如何听懂鼓声和军令,如何在危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