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东江伯打到了连山关。”
“至于过冬的事情,军民府已经在整修营寨,保证不让人在野外过冬。”
“陕西和辽南的温度其实差不多,灾民应该能适应。”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辽南和陕西接近)
各地温度数据,是当今皇帝登极后命钦天监统计的,同样统计的还有降水量,确定各地能种植的作物。
虽然数据还不够全,却有了大概认识。至少马懋才就知道,辽南和沧州纬度接近、气候也差不多。
相比去南洋来说,陕西灾民去辽南其实更容易适应。
马懋才赞许地点了点头,继续叮嘱田见秀道:
“还是要多注意,辽南有时候会骤寒。”
“尤其是春耕时间已经过了,你们那边的粮食都要靠救济。”
“十五万移民可要悠着点,不能一下子都运去。”
这是辽南移民最麻烦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要靠朝廷供养,在明年秋季收获前,一直要靠朝廷支援。
不像东宁等地,开垦出田地当年就能播种,第二年就能自给自足、甚至把粮食对外贩卖。
如果不是要稳固辽南四卫,朝廷根本不会在现在组织辽南移民。
田见秀也知道这个难度,向马懋才透露道:
“辽南海边的渔获不少,营口那边捕捞了很多鲅鱼。”
“现在辽河大营的辎重兵,就忙着制作罐头。”
“靠这些能减少很多粮食。”
提到了辽东一带的捕捞,还有打算在辽南烧荒、把山林中的野兽驱赶出来等事。
这些都是东宁开发的经验,辽南的情况虽然不如,却同样能获得食物。
如此多管齐下,总能坚持个一年半载。
马懋才赞许地点了点头,认为田见秀虽然读书不多,却真正贯彻了皇帝指示的以仁为本。
只要用心做事,将来定有个前程。
——
就在马懋才和田见秀商谈移民事务、传授经验的时候,移民营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声,一位年轻士子质问道:
“潞藩要求的移民,都选好了没有?”
“你们是不是小觑潞王殿下,对潞藩的事情不上心?”
这个帽子扣下来,移民营的官吏可担不起,负责的官员急忙回应道:
“谁敢小觑潞王?实在是没办法。”
“你们潞藩今年刚开藩,移民不愿过去。”
“黄先生你也知道,皇帝要贯彻选择权,移民迁移去哪,要看他们的志愿。”
“现在选你们潞藩的人少,我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