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需求理论,就是一层一层递进。”
“军士在满足生存需求后,自然想要获得尊重。”
“你让不服兵役的公士和军士同等待遇,他们自然不满意。”
“灾民们的出路大多是当兵、想着去海外成为世袭军士,你这样对待他们,他们当然不应募。”
“想要多招募移民,就必须改变这点。”
陕西人是好兵员,这在孙传庭的秦军、还有东宁军成军立功后,已经得到世人公认。
就连郑芝龙之所以开出好条件来沧州大营招移民,就是为了弥补陆战劣势。
从陕西来到沧州的移民,也把当兵吃粮视为出路。他们在陕西就被编入军民户,在如今这种走投无路的境地下,对加入海外卫所也不排斥。
黄宗羲拿出明显偏向士人的政策,他们当然不喜欢。
在马懋才把这些揉碎了说清楚后,黄宗羲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失误,有些懊恼地道:
“老师当初就说我对士人太优待,权利和义务不统一。”
“现在看果然错了,灾民中也有明眼人。”
这番话语,听得田见秀嘴角抽搐,知道黄宗羲仍没有正视灾民:
出身底层的他,知道这些灾民虽然见识没有士人多,但是谁好谁坏、他们还是能感觉出来的。
黄宗羲为潞藩制定的政策明显偏向士人,有见识的灾民自然不舔着脸上去。
——
马懋才在指出黄宗羲政策的缺陷后,才说道:
“现在潞藩重士人的名声已经传出了,一时难以扭转。”
“但是公士什么都不做就和军士一样待遇是不行的,不如你修改一下,加个附加条件——”
“公士只有在卫学教学至少三年,教导出十个秀才,或者十个甲等、一百个乙等的卫所子弟后,才享有军士待遇。”
这个建议提出,田见秀顿时称妙。
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知道很多底层人士和他一样,非常敬重读书人。
有公士愿意传授知识,他们当然不介意公士享有军士的待遇——
毕竟说到底这些待遇是潞王给的,其他人享受好处后,自然不会反对。
甚至,这还能增加一些潞藩的吸引力:
潞藩的卫学有士人,能把子弟教导成才。
黄宗羲急着补救,想把人招满了赶紧走,听到这个建议当即同意:
“这个办法很好,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公士想享有军士的待遇,就得做出功绩。”
把这一条加入,他又感叹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