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投靠建虏,就是藏在山林中的。”
“后面的人是解救,可以像抓获蛮夷一样记功。”
“需要分辨的是前者。”
说着这个结论,艾南英道:
“鞑子强行剃发易服,凡是剃发的俘虏,无论是胡是汉,都编入俘虏营中。”
“然后把会说汉话、也没有人指出劣迹的,挑选出来编成军户,用他们去管理俘虏的蛮夷。”
“有劣迹的则要惩处,和蛮夷一样罚苦役。”
“被解救的汉民可以选择当民户,军功记为普通俘虏的一点五倍。”
以此鼓励士兵多解救汉民,把躲藏在山林中的汉民救出来。
田见秀认可了这个政策,很快下令执行。
这下士兵在抓捕俘虏时,开始分辨是否剃发易服了。
编着小辫子的那是可以随意打,杀死了同样有功绩。
没有剃发的那就不能乱打了,一旦被认定打死的是汉民,没有功绩不说,还会被护军追究。
辽南中间山林茂密,平时看着寂静,躲在里面的人着实不少。
田见秀不过半月功夫,就从里面解救了四千汉民。
倒是抓获的蛮夷并不多,他们大多被建虏编入八旗了。
若非出台了解救汉民立功的政策,只怕他这半个月要白忙活。
——
“解救汉人同胞也是功绩,我代表朝廷谢谢你们!”
“皇上说了,每一个大明公民,都受朝廷保护。”
“朝廷会把残杀汉民的建虏,完全消灭干净!”
军营里的教育课上,艾南英大声说道。
他要向士兵宣传建虏的残暴,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华夷之辨。
这些士兵大多是陕西灾民出身,平时在地里刨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华是夷。
但是在见到辽东汉民的惨状后,怀着朴素是非观的他们,顿时知道了什么是残暴不仁——
相比欺压他们的朝廷官吏来说,那些动不动就屠杀的建虏,是真正的残暴凶狠。
他们心中,一下子被激起了正义感:
这不但是针对辽东汉民的,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毕竟在加入复州卫后,以后他们就要在这里生活了。
如果不把蛮夷彻底消灭,说不定他们自己或后代子孙,就会有同样的遭遇。
在这样的观念下,他们打蛮夷的积极性爆棚,不止是为了立功,还是为了以后安稳。
那些被解救出来的汉民,同样满怀仇恨。艾南英只是稍加教育,这些人就明白了什么是华夷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