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见秀申明了军法条例,神色又温和下来,向着麾下将士道:
“皇上说过,辽东收复的土地,有功将士先挑选。”
“你们想想家乡的情况,再看看脚下的土地,难道就不想在此安居乐业吗?”
“咱们都是秦人,我也不说那些虚的:海州城外这些地,打胜了都能先挑选!”
这个说法,引得众人一阵欢呼,神色也兴奋起来。
海州城外原本是海州卫,是已经开垦的熟地。生在黄土沟里的他们,知道脚下这块平整的土地有多珍贵。
更别说家乡的地大多有主,哪像辽东这边,是皇帝收归国有、要推行井田制的土地。
只要想到打胜了这些地就归自己,他们就忍不住兴奋,恨不得立刻击败敌人。
潜藏在老秦人血脉的耕战意识,逐渐开始苏醒。他们誓要在这里,建立先辈的伟业。
身为护军的艾南英,看着这些人眼中的渴望,陡然明白了皇帝为何如此重视秦人,为何把秦朝和汉唐并列:
『中古三代,都是兴于关中。』
『他们打下天下,靠的就是关中子弟。』
『只要这些人肯战,大明纵然遇危,也能把天下重新打下来!』
想到这里,艾南英就忍不住心中战栗。
因为他隐约感悟到,皇帝更深层的谋画:
那就是以辽东为关中,迁移陕西灾民,重建秦汉唐的耕战体系。
到时候就算内地起了乱子,也能靠这些人重新打天下。
兴奋又惶恐的他,比较辽东和关中的异同,挥毫写出了一篇《辽东与关中》。认为两地气候接近,大明可以在辽东建立自己的府兵、或者说六郡良家子。
所需人口,自然是从关中迁移,要继续从陕西迁灾民。
以史为鉴的他,还想到了自己的《古今全史》。当初他把这部作品和陈子龙修改的《三国演义》一同连载,却远不如对方受欢迎。
如今他则决定,重点要写秦汉唐。以秦末的历史写《秦汉演义》,以隋末的历史写《隋唐演义》。
就不信这么多图书,一直不如《三国演义》。
找到目标的艾南英,开始奋笔疾书。并且像《三国演义》一样让人拿去说书,看看能不能吸引人。
陕西出身的将士,对此确实比较感兴趣。一些自古流传的故事,也为艾南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作品中蕴含的华夷之辨和耕战观念,进一步刺激他们奋勇作战。
——
在大明将士积极备战的同时,海州城内的代善,此时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