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国平天下,把内阁和五院六部九寺的事情全部都做了,如同太祖皇帝一般?”
“像是你辅佐潞王,希望他事必躬亲吗?”
这么一说,黄宗羲也哑然了,再也无言以对。
真正踏入官场成为潞藩的臣子后,他才明白做臣子的都在想着什么。
当今皇帝沉迷女色说不定正是大臣希望的,谁也不想君主整日盯着自己。
难怪虽有一些御史对此进谏,朝堂上的大臣却不发一言。说不定他们在心里暗乐,欣喜于皇帝放出权力。
讨论了一下皇帝提出的需求理论后,刘宗周又向黄宗羲道:
“这次经筵,又草拟了几条礼法条文,你为潞藩制定的藩国礼法也要体现这些。”
“境外授田五十亩和一亩宅地,就是针对藩国的。”
“潞藩礼法,不可违背这一点。”
黄宗羲闻言当即道:
“老师放心,学生和同僚早已决定,按之前朝廷的政策授田。”
“而且对公士还有优待,至少像一级军士授田一方里。”
“相信能吸引更多士人前去潞藩,把潞藩的土地尽快开垦出来。”
刘宗周看着他自信满满的样子,哑然摇了摇头。告诫道:
“你的心思是好的,但是要记住享有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军士能得到一方里的授田,是因为他们要世代从军服役。”
“公士又凭什么?他们就算这一代有贡献,下一代凭什么继承土地?”
“你是打算让公士变成世爵,还是让他们的后代必须做出功绩或纳银一千两,才能继承上一辈留下的土地?”
这个问题,黄宗羲等人的确没想过,因为他们根本没想这么远。
公士成为世爵显然是不可能的,朝廷对公士的定位就是民爵,是最低一等士人勋位。
就连工匠的造士都和公士相当,把公士定为世爵后,那些更高的勋爵怎么办?
但是不定为世爵,土地继承上确实有问题。军士靠着世代服役才能获得一方里世业田,公士的后代凭什么和他们获得同样的待遇?
一时间,黄宗羲皱眉苦思,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他隐隐认识到,自己和潞藩众臣对士人的优待,似乎不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