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朱熹的《周易本义》,是程朱理学的根基学问之一。
信奉理学的臣子,都不支持对此大改。尤其是东林书院继承自杨时、号称理学正宗,东林党人对此最反对。
但是刘宗周、钱谦益二人,却极力支持对《易经》重新校注,因为两人都知道: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五经中最重要的典籍。想要取代理学,就必须对《易经》下手。
尤其是刘宗周家学渊源,外祖父章颖精通的就是易学,他本人对《易经》的研究也很深。就算对理学再有感情、和东林党人的交情再深厚,他也不会在《易经》上让步,而是打算把自己的理念,融入易经注释。
朱由检对《易经》同样有想法,他想让张溥把数学融入其中,引导学习易经的士子学数学。
所以他对重新校注《易经》很支持,鼎力支持刘宗周。
在他的坚定支持下,刘宗周取得了校注易经的主导权。基于程子、朱子对《易经》的注释,重新校注编撰。
诗、书、礼、易四经,相继确定了如何标点校注。
剩下的唯有《春秋》,在大明是和《礼记》一样,少有人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