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沉默。
张吉甫点了点头,知道王信是个明事理的人。
“你可知道因为什么?”
“下官不敢妄言。”
王信一脸严肃。
“不用紧张。”张吉甫摆了摆手,轻声笑道:“你之前承诺我三年平胡,只要你做好这件事,我就不让人打扰你,让你放手施展。”
“真的?”
王信大喜。
张吉甫再次点了点头。
连茶马市都拒绝了,张吉甫的诚意有多大,王信不再怀疑。
但是张吉甫为何加大了对自己的支持呢?
张吉甫可是轻易改变主意的人。
他们这等人有自己的做事风格,行事稳当,除非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内对外都是如此,虽然对自己是好消息,有了张吉甫的支持,自己对欧彦虎不说十拿九稳,至少也有了七八成的把握。
可是原因也要搞清楚。
不能糊里糊涂的过下去,什么时候栽了跟头还不清楚。
王信露出探究的眼神。
张吉甫如果能向自己解释,说明事情真的很大,也更说明此人的诚意,如果张吉甫没打算告诉自己,说明事情并不是特别重大。
那么自己回头要找人打听打听。
朱伟、陆仲恒、贾政等。
最先去找陆仲恒。
这就是清官的好处。身处中枢,对朝廷消息的灵通,有时候连朝廷大员都不如翰林。
张吉甫仿佛知道事情瞒不住王信。
王信虽然是个武将,可背后靠着四大家,无论四大家如今关系如何,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四大家里的随便一两样关系捡起来,也足够普通官员受用一辈子。
张吉甫自己虽然看不上四大家的底蕴,却也知道四大家的底蕴有多么丰厚。
就如这件事。
普通官员想要的打听也无从而知,而王信嘛,光一个与他交好的陆仲恒,就足够让王信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翰林是最清贵的官员。
翰林院的翰林,哪怕是新人陆仲恒,张吉甫也打听的清楚,知道不光是林如海的弟子,在京城更是王信的耳目。
“辽东传来了警讯,东胡十万骑扣关。”
张吉甫淡淡道。
王信听闻,直接否决道:“不可能。”
东胡又不是林丹汗,哪里来的十万骑。
因为没有了俺答汗,也就没有了蒙古东迁,所以胡人在大漠草原上分布算是均衡。
“都知道是假的,可辽东